北宋(960-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世九位皇帝,享国167年。和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为皇室姓赵,也叫赵宋。那么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佳木。我们来看看!
郏亶(1038~1103)字正夫,苏州太仓(今江苏)人,北宋官员,水利学家。嘉佑进士两年,历任睦州团练推官,广东安抚司机。熙宁三年上书条陈苏州水利,被称为王安石。五年来,除了司农寺,历江东转运法官、太府寺城、温州知府。有《吴门水利书》,已经丢了。
[img]139104[/img]
生平事迹
嘉佑出生在农家,从小就热爱阅读,知识渊博。嘉佑两年(1057年)考上进士,授予睦州(今浙江省淳安西南)团练推官。他知道杭州在潜县,但他没有上任。他整天在野外跋涉,从事农田水利的调查研究,深入研究古人治水之迹。
西宁三年(1070年),朝廷诏书天下,收集理财省费、兴利除弊的良策。此时,他已成为广东机宜的文字,并立即写信建议治理苏州水田,并提出了治理水的主张。他认为,“世界的好处大于水田和水田的美丽。然而,自唐朝以来,它一直没有看到任何好处,它有六个损失。今天去六失,行六得。“他总结了前人治水的经验教训,指出了以往治水中的六个错误,并指出治水必须“区分地形差异,寻求古人储泄的迹象”。后来,他提出了七条“治田利害”,为宰相王安石采纳和赏识。为了更好地总结前人的治水经验,他还考察了太湖地区的治水历史,考察了260多条河流,并结合自己的个人经验和想法,撰写了《吴门水利书》4卷(丢失)。
但《苏州水利六失六得》和《治田利害七事》两篇文章至今保存至今。他从地域差异和地形特征分析了苏南水利:“地形差异是什么?说:苏州五县,叫水田,其实昆山之东,接海之冈陇┄┄东高西下┄┄常熟之北,江之淤沙┄┄北高南下的地方。是二处皆称的高田。昆山冈身之西,抵常州之地,仅150里,常熟之南,抵湖秀之地,仅200多里,其地低,均称水田。根据不同的地形特征和水文条件,根据当地情况采取措施修复农田水利。提倡疏浚与筑堤相结合,“将低田之水全部驱入淞江,使河流湍急”,既能冲刷河床,又能加速排水。他还绘制了许多水利图纸,为后人治理吴中水利提供了重要依据。
[img]139105[/img]
西宁五年来,佳若任司农寺丞,提出兴修两浙水利。由于朝廷保守势力的反对,熙宁六年后被罢免。回到太仓后,他把自己的荣辱置于脑后,在住宅西面的一片名为“大泗村”的水田里,开圩崖、沟井场圃,实践治水理论,获得农业丰收。于是又上书重申了自己的主张,朝廷复任他为司农寺丞,并授予江东转运法官。元佑年间授太府寺丞,出任温州知州,后授比部郎中职务。年六十六日,他在温州任所死亡。《中吴纪闻》卷三事见。
北宋水利学家佳玉简介:上书条陈苏州水利,被王安石称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