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清朝火器落后是因为康熙吗? 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对康熙和清代火器非常感兴趣的朋友们,带来详细的文章供您参考。康熙是否是清代火器发展水平落后的“永恒罪人”?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互联网上一直有一种说法,康熙皇帝叶璇是导致清代火器发展水平落后的“永恒罪人”。这种说法曾经流行过一段时间。康熙受到网络作家的批评,完全成为一个无知、保守、无知的“老顽固”形象。那么,这种说法适合历史真相吗?

[img]139064[/img]

答案是否定的。这种说法是断章取义、捕风捉影的胡说八道。康熙不仅没有打击或抑制清代火器的发展,而且非常重视,在促进清代火器技术的创新和火器设备的普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康熙当然不是一个完美的“圣主英雄”,但清代火器水平发展滞后的原因不适合历史事实。

康熙打压清代火器发展的谣言起源:戴梓流放案

清朝十二帝中,只有康熙莫名其妙地被贴上打压火器发展的大帽子,与康熙30年(1691年)的“戴梓流放案”密切相关。

[img]139065[/img]

戴梓(1649年~1726年),浙江仁和人,清代著名火器专家,是清代历史上的传奇人物。清代文人金兆燕的作品集《棕亭古钞》中有一篇《戴耕烟先生传》,详细记载了戴梓的人生故事。

戴子出生在一个军事家庭。他的父亲戴苍明在东南沿海地区担任武术职务,以勇敢善良的战斗而闻名。在一场摧毁海盗的战斗中,戴苍明“断肋骨”,受了重伤,仍然死于死亡,死于死亡。

戴苍明死后,戴家家落户,生活尴尬。戴梓在衣食无忧的贫困中长大。然而,戴梓贫穷而坚强。“他抱着世界的大略,对象纬、句股、战斗阵、河渠的学习都不太了解”,“他对书感到自满,什么都读,尤其是士兵”。他可能受到家庭的影响。他热爱兵书战略,在武器装备的制造和研发方面有着特殊的造诣。

在康熙13年(1674年)爆发的平息“三藩之乱”战争中,戴梓挺身参军,跟随康亲王杰书的部队前往福建。在消灭忠诚的战争中,他以非凡的勇气“骑进贼营”,劝降敌将刘金忠、韩大任,为平闽之战做出巨大贡献。

战后,在康亲王杰书的赞助下,戴梓进宫见到康熙皇帝,被授予翰林院服务讲座,进入南书房,成为高士奇的同事。精心研究武器的戴梓很快受到康熙的欣赏和信任,致力于模仿和改进西方火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根据西方“红毛国”的进贡火器,他模仿了火力强大的“扁肠鸟枪”,赢得了康熙的赞誉。他开发的“冲天炮”,“子在母腹,母送子,从天而下,碎片碎片,锐不可当”,成为清军火器装备的大杀手。第一次尝试在平息加尔丹战争中哭泣时,他展示了自己的优势,这让世界印象深刻。

但戴梓诚实倔强,不善于处理朝廷复杂的人际关系,与康熙宠臣南怀仁不和,得罪了一些朝中大臣。明末义军首领张献忠的养子陈宏勋降清后,也与戴梓发生了冲突。戴梓的处境越来越艰难。康熙三十年来,戴梓被康熙撤职查处,发给辽东。戴梓在辽东度过了30多年的悲惨时光,最终死于贫病交加。

[img]139066[/img]

清代学者纪晓岚的《读微草堂笔记》记载,戴梓的后人曾说过,戴梓在世时开发了“连珠火枪”,一次可以连发28发弹丸,可惜没有用于实战和批量装备大军。

由于戴梓对火器研发的突出贡献和康熙流放的不幸经历,这构成了“康熙压制火器发展”谣言的根源。

戴梓生平事迹疑云

戴梓流放案及其人生事迹的原因是金兆燕的《棕亭古文钞》和纪晓岚的《读微草堂笔记》。但客观来说,这两部作品都属于清代文人的野史笔记,真实性和可信度值得怀疑。

不用说,纪晓岚的《读微草堂笔记》可以和《聊斋》媲美。金兆燕的《棕亭古文钞》真实性稍好一些,但在《戴耕烟先生传》一文中,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

比如《戴耕烟先生传》记载,导致戴梓流放的关键人物是张献忠的养子陈宏勋。文章声称,陈宏勋不仅放下鸿门宴,还公开向戴梓索贿3202白银,甚至在光天化日之下带领“几十个健仆”闯入戴家大打出手,肆意抢劫。这段记录值得推敲。

张献忠有四个养子,孙可望、李定国、白文秀和艾能奇。孙可望是唯一一个降清者。公元1657年(永历十一年、顺治十四年),孙可望降清,次年被召入首都。然而,清廷并不信任来自农民义军领袖的孙可望。除了“义王”的空头头衔外,孙可望没有实权和政治地位。

[img]139067[/img]

随着南明军队的衰落,孙可望在清廷眼中没有使用价值,经常被皇家历史和皇帝谴责,情况非常尴尬,只能夹着尾巴。1660年,孙可望在沮丧中死亡,有传言说他被清廷暗杀。

孙可望死后,他的子孙征齐、孙征淳、孙征浩先后继承了他的头衔,但他的工资和头衔一次又一次地下降。康熙十一年,他被降为“慕义公”。孙征浩死后,孙家再次被削爵,降为一流的轻车船长。乾隆三十六年,孙家的头衔被彻底取消。

由此可见,张献忠养子孙的可望头衔都是由他的直子继承的。《棕亭古文钞》中的“张献忠养子之子”陈宏勋真是莫名其妙。

即使有陈红勋这个人,孙可望降清后,他的家庭发展日益衰落,处境日益艰难,他仍然不知所措。不可思议的是,他的养子敢于在光天化日之下带人闯入翰林院,讲述戴子的家庭战斗。清初康乾时期,法律严格,政令清明。一个降臣的养子敢于闯入皇帝附近大臣的家,几乎没有可能。

由此可见,《读微草堂笔记》和《棕亭古文钞》对戴梓生活事迹的记载都是不真实的,难以说服。恐怕戴梓对火器技术发展的真正贡献和成就也是虚实参半,不可信。从康熙流放开始,戴梓就延伸了康熙打压火器的发展,真的很牵强。

康熙对清代火器发展的真实态度

事实上,康熙非常重视火器技术的研发和改进,以及火器设备的普及和推广。清朝以自行车射击决定了世界。“弧矢之利,精强无敌”,但开明的康熙并不保守。他很早就注意到火器对提高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价值,并多次下达命令,制定实际措施,促进火器设备的发展和应用。

[img]139068[/img]

康熙十三年(1674年),康熙亲自敲定,每21000名八旗兵中,不少于1737名配备鸟枪兵,火器兵首次正式成为清代正规军种。康熙十五年(1675年),康熙下设专职鸟枪部队,设立鸟枪前锋学校、鸟枪前锋、鸟枪拨号库、鸟枪背心、鸟枪步甲等。,进一步完善火器部队的组织结构。

在康熙的大力推进下,火器装备在清军迅速普及。从康熙22年到康熙59年,清廷在八旗、汉军营、荆州、武昌、江南、广州、蒙古、奉天、河南等地设立了专职火器兵种。

在康熙时期的内外战争中,清代的火器装备大规模用于实战,在平息噶尔丹之乱和雅克萨之战中发挥了显著作用。

由此可见,康熙并非打压清代火器发展的“罪人”,而是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资料:《清圣祖实录》、《清代火器述略》、《棕亭古文钞》


清朝火器落后是因为康熙吗? 这种说法有道理吗?清朝火器落后是因为康熙吗? 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

  • 清慈禧太后守寡数十年 为什么会有无数的绯闻?
  • 慈禧太后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她的评价褒贬不一。在学术界,大多数人都同情慈禧太后;在互联网上,大多数人都批评慈禧...

  • 史书上的纪晓岚:身材魁梧粗壮 每天吃肉数十斤
  • 在人们通常的印象中,纪晓岚既是一位文人,当然是一副文弱书生的形象,其实不然,记载中的纪氏却是一个身材魁伟的粗壮汉子。...

  • 出身卑微却是康熙最爱的人,其子被雍正虐杀
  • 飞上枝头 魏琳琅在历史上有一个真正的原型。那个人是康熙皇帝的好妃子。历史上的好妃子出生在辛人库。这种身份的人只能在宫里...

  • 顺治皇帝出家了 即使出家,顺治也会是花和尚吗?
  • 在《鹿鼎记》中,金庸说顺治皇帝出家了,康熙皇帝还派韦小宝去伺候。 那么顺治有出家吗? 当然,他没有出家门。 然而,关于他...

  • 文化学者曹溶的成就有哪些?主要作品有哪些
  • 通过了解曹溶生平简介得知,曹溶生于公元1613年,卒于公元1685年,享年72岁。在介绍曹溶生平简介的书籍中,都提到了曹溶的生...

  • 荒唐的天王:洪秀全临死前的话让人哭笑不得
  • 1862年,曾国权率领10多万湘军精锐围困天平天国都城天京。经过激烈的战斗,到1863年底,湘军几乎突破了天京外的所有战略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