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8年,朱允祎继位,在位期间增强了文官的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官,改革弊政,历史上被称为“建文新政”;与此同时,燕王朱棣也实施了诸侯政策,以对抗他。“靖难之战”后,朱允藩下落不明。清乾隆年间,他被称为恭闵惠皇帝,简称惠帝。
人物生平
立为皇储
朱云文出生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三孙,易文王子朱彪的第二儿子,生母的次妃吕氏。朱标的长子朱雄英早逝。原配常死后,朱云文的生母吕氏也得到了纠正,朱云文成为了朱元璋的长孙。
朱允炆从小聪明好学,极其孝顺,十四岁时,王子朱标生病,朱允炆小心翼翼地等待,昼夜不离开。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标死亡,朱允炆守孝时因过度悲伤而消瘦,朱元璋安慰道:“而诚纯孝,顾不念我”。九月,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 朱标王子性格仁厚,对刑狱的判决多以减省为主,朱允炆也延续了朱标的宽大政策。洪武29年,朱允文要求明太祖修改《大明律》。他参照《礼经》和历代刑法,修改了《大明律》中73条过于严格的规定,赢得了人们的心。
[img]138935[/img]
继承皇位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明太祖朱元璋去世,朱允炆为皇帝,大赦天下,以次年(1399年)为建文元年 。朱云文以三位文臣为心腹。6月,命兵部侍郎齐泰为兵部尚书,翰林院修写黄子澄为太常卿,共同参军国事事务。7月,汉中府教授方孝茹被召为翰林院侍讲。同时,下令宽仁之政,赦免有罪人,赦免人民拖欠的税收。
建文元年(1399年)春正月,朱允炆在南郊祭祀天地,奉太祖配,修《明太祖实录》;二月,追尊父亲朱彪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第一母亲常氏为孝康皇后。尊母生母吕氏为皇太后,公主马氏为皇后。他的弟弟朱云通是吴王,朱云云恒王,朱云熙是徐王,皇帝的长子朱文奎是皇太子。
朱云文还命令世界寻求人才和能源,实施一系列有利于民生的措施,给老年人米肉和丝绸等材料,使政府收养寡妇和孤独的废物。同时,重农桑树、繁荣学校、调查官员、救灾贫困人口、免税等,并让侍郎赵、夏原吉等24人充当采访使者,参观世界。
推行削藩
明太祖朱元璋即位后,将儿子分为藩王,其中秦王、晋王、燕王、代王、谷王、辽王、宁王、庆王、肃王为九大塞王,领兵驻守边塞。这些藩王都有“护卫甲士”。
[img]138936[/img]
当朱允炆为皇太孙时,他已经担心诸王拥兵自重,多行违法,并开始考虑削弱藩王的权力。朱元璋曾经对朱允邈说:“ 我把反抗胡虏的大任托付给诸王,可以让边境不乱,给你留下安宁。朱允炆问:“胡虏不稳定,让诸王不防,但如果诸王不安分,谁来抵抗呢?”。朱元璋默默地问朱云文的意见。他认为他应该“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能削减其他地方,不能改变其他人,甚至举兵伐之”。朱元璋也认为他的观点是不可替代的。
朱云文曾在东角门问黄子成:“国王地位高贵,有重兵。有多违法?我该怎么办?”黄子成说:“国王的守护者只能守护自己。如果有变化,谁能抵抗六师?汉朝叛乱的七国并非不强大或灭亡。力量的大小和弱点是不同的,顺从的原因是不同的。”朱云文同意他的话。
朱允炆即位后不久,他开始削藩。齐泰认为,诸王中最强大的燕王朱迪应该先被削减,而黄子成认为周、齐、湘、代、岷王在洪武时期有违法行为,以削减而闻名。周王和燕王应该先被削减。周王和燕王是同一个母亲。周王的削减相当于燕王的手脚。朱允炆采纳了他的建议。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八月,周王朱瑶有罪,被废为普通人,流放云南 [68] ;十一月,命工部侍郎张冰为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掌北平指挥使司,暗中监督燕王府中事 ;建文元年(1399年)二月,下诏诸王无法控制王府的文武官员;三月,为了防备北平的燕王朱迪,削弱他的兵力,在北平周围的开平、临清、山海关,朱允炆命令都督宋忠、徐凯、耿庚,并将北平、永清二卫的军马调到彰德、顺德 ;夏四月,湘王朱柏无法自明,自焚而死,齐王朱、代王朱桂因罪废为臣;六月,岷王朱有罪,废为臣,流放漳州。
在建文削藩的过程中,朱迪也为起兵造反做了充分的准备。建文元年(1399年)6月,燕山左护卫倪谅上报了朱迪秘密谋兵变的消息。朝廷下令逮捕燕王府官僚,旗校于谅等人被杀。北平指挥张欣背叛朝廷,投降朱迪。
[img]138937[/img]
靖难之役
建文元年秋七月(1399年8月),燕王朱迪誓言抗命,下诏士兵,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靖难”。史称“靖难之战”。建文朝廷和燕王之间开始了三年的军事对抗。靖难之初,燕王并没有占据兵力优势。他的军队只有10万人;除了他的封地北京,他没有控制任何其他领土。南京建文朝廷拥有三倍于燕王军队的常备军,拥有全国经济,废除了几个藩国。朝鲜国王李芳远公开表示支持朱允文打燕王。然而,燕王的领导能力和高素质的军队却无与伦比。随着战争时间的延长,朝廷指挥不当、兵力薄弱、内部松懈的缺点严重影响了战局。许多将领投降了燕王,直到他们节节败退。
建文四年(1402年)5月20日,朱棣率师抵达长江北岸南京龙江驿。朱允棠无法抗拒,不得不犯罪,并派庆成郡主(庆阳公主)与朱棣谈判。他要求在割地的条件下停止战争和解,但没有成功。
与此同时,朱允炆颁布了勤王诏书,命令天下勤王:“我奉皇祖宝命,继承上神只,燕人不道,善于干戈,虐待万姓,屡兴大兵致讨。近者诸将失律,寇兵侵淮,意在渡江犯阙。他们已经带领将军来控制他们,他们正在扫除他们。他们是四方都司、布政司、检察使、诸府卫文武之臣。他们闻国有急,思考他们的忠诚和勇气。他们带领慕义之士和勇敢的人前往阙勤王,以平寇难成功支持宗社。呜呼!我不德而寇,固不足言,但我的臣子愿意抛弃我而不在乎?各尽其心,以平其难,则封赏之典,论功而行,我无所吝。故兹诏诏,其体至怀!”
6月13日,朱迪抵达金川门。顾王朱毅和曹国公李景隆打开金川门迎降,京师破裂。燕兵进入北京。在燕王军队到达后的一场混战中,南京的宫殿大院着火了。当火势扑灭时,灰烬中发现了几具烧焦的残骸,这是无法辨认的。据太监说,他们是皇帝、皇后和他的长子朱文奎的尸体。朱迪登基后,他处决了忠于建文的大臣,历史上被称为“仁午殉难”。
建文帝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在靖难后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