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0年,官渡之战爆发,是曹操与袁绍在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中争夺中原地区的关键一战。
高干(~206年),字元才,陈留县(今河南省祁县市)人,出生于东汉王族陈留高。东汉末年,并州割据将领,蜀县太守高鞠之子,将军袁绍侄子。
[img]138480[/img]
袁绍也是三国中不可忽视的人物。他出生在“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在巅峰时期,他占领了四州的领土,并成为了讨伐董卓联盟的盟主。初平二年(191年),袁绍先后占领冀州、青州、并州和幽州。从那时起,高级干部在袁绍的账户下工作,守卫并州。高级干部已经奉命管理并州七年了,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此期间,他呼吁表弟高柔到河北
[2] ,并引起四方游土,四方游士多归属于他。
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爆发,这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战役,也是袁绍、曹操争夺河北的重要战役。高干为袁绍提供粮食和士兵补给。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去世,袁尚继位。9月,面对东线的巨大压力,袁尚派郭援、高干、单于栾呼厨泉,与关中诸将马腾联合出兵攻打河东。曹操让钟友对抗,然后派张劝马腾支持。后来袁绍官渡之战惨败,袁绍和曹操的攻守趋势发生了变化,袁绍转攻为守。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克邺城,高干以并州投降,仍担任并州刺史。
建安十年(205年),三县乌丸在崎岖不平的攻击中鲜于辅,曹操亲自率领营救崎岖不平。在这场反击浪潮中,高干利用曹操向北平叛时俘虏了曹操的上党太守,举兵反叛,据守壶关口称。得知高干造反的消息后,曹操派乐进率军征求意见。在高干顽强的坚持下,乐进终究长期进攻。建安十一年(206年)正月,曹操亲征壶关。
高干听说曹操亲自带领军队进攻壶关。此外,乐进和李典军认为他们无法与军队竞争。他们决定向匈奴寻求帮助,而不是呼厨泉。呼厨泉害怕曹操的强大实力。自然,他拒绝与高干等反曹残疾人有关,拒绝了高干的要求。
[img]138481[/img]
没有力量回到壶关,与曹操作战的高级干部和卫固联合起来。然而,此时,张既西征马腾的凉州兵马和钟琏率领的军队正好相遇,这无疑使高级干部失去了反击的可能性。最后,卫兵被伏击了。看到大势已去,高级干部不得不南下荆州避难。但在他们到达刘表之前,他们要求人们在中途拦截并杀死他们。高级干部被杀后,他的家人没有被连接。
官渡战后高干的结局如何?他为什么要背叛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