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史书中记载的张巡与大家印象中的大英雄不同

唐肃宗至德两年,安史之乱初,安庆绪派部将尹子琦南入江淮屏障绥阳,张巡和许远在没有粮草、外援的情况下,前后交战400多次,使叛军遭受重大损失。

这场防御战有效地遏制了叛军南犯的势头,覆盖了江淮地区,确保了唐代东南地区的安全。然而,张勋和许远都因粮草耗尽和士卒死亡而被俘。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绥阳保卫战。因此,张巡和许远在历史上享有盛誉。当你提到张巡时,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表示钦佩。然而,历史书中记载的张巡可能与你的印象略有不同。

[img]138238[/img]

大英雄也是人,也不完美。

碎尸人妻造成的四次围剿

张巡从小就博览群书,志向高远,但性格也很骄傲,从不和平庸的人交朋友,但任何能进入他法眼的人,都是君子、贤者。

中进士后,由于不肯走杨国忠的后门,张巡未能长期留在首都任职,被分配到真源当县长。

任中,安史之乱爆发,张巡与周边支持政府的武装部队联合抵抗叛军。首先,他在雍丘县辍学,击败了叛军令狐潮。令狐潮跑了,张巡把妻子砸在了城头。

[img]138239[/img]

令狐潮恨透了张巡,搬来4万叛军围攻雍丘。

令狐潮在城下向张巡喊道:

儿子是衔妻儿,假力于贼以相图,我见君头干通衢,为百世笑, 怎么办?(你因为妻子而抱怨,试图用叛盗的力量报复。我会把你的头露在街上,让你嘲笑后人。怎么样?)

张巡带领城里2000多名官兵与叛军打了60多天,经历了300多场战争。令狐潮看到雍丘久攻不下,气馁撤退,途中被张巡追击,损失惨重。

此后,不甘心的令狐潮先后三次围攻雍丘城。第四次围剿时,雍丘周边城市被叛军占领,张巡不得不带领军士主动撤退。

如果张巡当时没有残忍地杀死令狐潮的妻子,也许令狐潮不会那么全心全意地为安禄山工作,雍丘的防御战可能会轻松一些。当然,张巡的做法也是为了威慑叛军。虽然他很酷,但他仍然可以说。

由食人保城引起的朝廷辩论

张巡退出雍丘后不久,与许远一起守卫绥阳战略要地,绥阳保卫战比雍丘保卫战更加艰苦。

经过与敌人的多日斗争,遂阳市没有任何援助,完全断粮。武器张巡可以找到从敌人那里获得食物的方法,但食物真的得不到。

所以城里的士兵吃树皮和纸,然后是老鼠和鸟,最后是牲畜和皮革。当所有这些都被吃掉时,张巡拉出他的小妻子杀了他,以满足士兵们的饥饿感。

[img]138240[/img]

这个头一开,就失控了。

吃完小妾和丫鬟后,许远也杀了丫鬟和丫鬟,但奴隶有限,守城大军众多。怎么办?城里的老弱病残也成了吃的对象。

遂阳城破后,4万人口的城市只剩下400个活口。

安史之乱稍定,随后有人议张巡功过。

时议者或者说:巡始守遂阳,众6万,既粮尽,又不按队出再生之路,与夫食人,宁愿全人?

的确,为什么不突破而保全人而不是吃人呢?

因此,朝廷引发了一场大辩论。

最后,名人张丹等人“绥阳保卫战有效阻击敌人,天下不亡,多亏张巡”的议论取得了上风,因此,张巡功过定。

张丹、李救、董南史、张建封、樊超 朱巨川、李翰咸称巡逻遮江、淮,压贼势,天下不亡,其功也。韩等都有名人,因为天下无异言。

[img]138241[/img]

唐肃宗下令追封张巡为扬州大都督,许远为荆州大都督,并对其子孙给予恩宠。绥阳、雍丘免税三年。张巡的儿子张亚夫被任命为金武将军,许远的儿子许梅被任命为婺州司马。

张巡、许远立庙分别在遂阳,每年按时祭祀。

不知道祭祀张巡的绥阳人是为父母的死而珍惜,还是为张巡的忠诚而叹息?


史书中记载的张巡与大家印象中的大英雄不同史书中记载的张巡与大家印象中的大英雄不同

,,,

  • 李治和武则天 武则天是怎样三招搞定李治的?
  • 李志和武则天:唐高宗李志,太宗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和第三个儿子。一次偶然的机会继承了大统。作为一个守成之君,客观地说,...

  • 揭秘武则天的情诗《如意娘》是谁写的?
  • 《如意娘》是武则天最著名的一首诗。她是为谁写的?是情诗还是艳诗?一直有争议。有人说是写给唐高宗李治的,所以是情诗;也...

  • 唐代武则天宰相苏的味道:为什么绰号【模棱宰相】?
  • 正月十五夜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索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都是李,行歌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楼不...

  • 揭秘:为什么武则天跟唐太宗12年没怀孕?
  •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因此,在她的一生中,有著名的功过是非,也有鲜为人知的秘密。第一个秘密是,武则天从...

  • 唐懿宗李漼:一生欢游无度用人无方的无能皇帝
  • 唐懿宗虽然当了皇帝,但对上朝的热情明显不如饮酒作乐,宫中每日一小宴,三日一大宴,每月在宫里总要大摆宴席十几次,除了饮...

  • 唐高宗是窝囊废?为何说其能力不输李世民
  • 唐高宗是掩盖在李世民和武则天光环之下的一个男人:不争气的儿子,懦弱的丈夫。对于高宗,自古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把他放在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