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平定黄巾起义非常感兴趣的朋友们,带来详细的文章供您参考。为什么平定黄巾起义的三位著名将军中没有一位成为拥兵自尊的诸侯?
[img]138050[/img]
190年正月,各地诸侯组成联盟,以袁绍为盟主,共同举兵讨伐董卓。董卓作战不利,迁都长安,在函谷关一线布下重兵。直到196年汉献帝东归并迁都许昌,天下才陷入群雄争霸之中。然而,有点奇怪的是,虽然当时世界上有很多诸侯,但没有三位著名的将军皇甫嵩、卢植和朱瑜,他们平定了黄巾起义,那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成为拥兵自尊的诸侯呢?让我们分析一下原因。
第一,三个人出场太早,谢幕太早。
184年黄巾起义被扑灭的主要功劳是皇甫嵩、卢植、朱仪。其中,卢植负责平冀黄巾军,而黄甫嵩和朱仪负责平豫黄巾军。结果,当卢植几乎取得巨大成就时,他被宦官诬陷。幸运的是,皇甫嵩和其他人帮助他们幸免于难。
当他们全能的时候,袁绍、曹操、公孙赞、袁术等人要么不出名,要么不出名;皇甫嵩、卢植和朱毅不仅出现得早,而且死亡得早。其中,卢植于192年,皇甫嵩和朱毅于195年死亡,过早退出历史舞台。
[img]138051[/img]
第二,没有出仕地的机会
董卓掌权后,虽然在工作人员的建议下招募名人入朝为官,并选拔任用了大量名人出镇。例如,韩福、刘岱、刘彪等人在董卓时期被任命为一方刺史,但他们不包括功勋卓著的皇甫嵩、卢志和朱伟。
平定凉州叛乱时,皇甫嵩是将军,董卓是副将军。董卓因为大破叛军领袖王国和皇甫嵩上表陈述董卓的过错,非常讨厌皇甫嵩。掌权后,他解除了皇甫嵩的兵权,并将其召入朝鲜为官。后来,当他胁迫所有官员迁都长安时,皇甫嵩也在其中。
卢植在董卓进入北京后强烈反对董卓的专权,几乎被董卓杀害。后来,他放弃了官员,没有隐居在幽州。虽然他没有被董卓胁迫去长安,但他不再是官员。
[img]138052[/img]
@ 忠于汉朝,放弃机会
至少在三人中,皇甫嵩和朱有机会成为一方诸侯,但他们忠于汉朝,错过了唾手可得的机会。
《九州春秋》记载:中平元年,骑车将军皇甫嵩打破黄巾,威震天下。阎忠时罢信都令,说宋:“丈夫难得,易失者,时而也;时而不转跟随者,机器也是。因此,圣人往往会顺时而动,智者会因机而发。今天的将军遭受了难得的运气,他们会犯一个容易解决的机会,但他们不会抚摸自己的运气,也不会临时离开。他们为什么会出名?”松不从,忠诚就死了。
皇甫嵩是平定黄巾起义的最大英雄。当时,他连续平定了豫州和冀州的黄巾军,震惊了世界,手里拿着重兵。有人劝他自尊,但皇甫嵩拒绝了。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皇甫嵩真的分开了一方,朝廷真的无能为力。
[img]138053[/img]
董卓迁都长安后,朱毅没有随行,而是留在洛阳。如果朱毅有两颗心分开一方,那就不难了。这是他的第一次机会;董卓死后,掌权的李珏和郭思召朱毅入朝为官。他的士兵不愿意。这是朱毅的第二次机会,但忠于汉朝的朱毅仍然奉诏进入长安。可以说,朱毅至少错过了两次分开一方的机会。
从当时世界的情况来看,如果皇甫嵩、卢植、朱毅心怀异心,有割据一方的计划和计划,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机会。他们之所以不能成为诸侯,最大的原因是他们不愿意。
平定黄巾起义的三位名将是谁? 他们为什么不成为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