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1368年―1644年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南京建都初期,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传十六帝,共276年。君主专制在明代空前得到加强,多民族国家进一步统一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中央专制主义集权,但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奠定了基础。明代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所以下面就给大家带来赵志皋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赵志皋(1524-1601年10月8日),字汝迈,兰溪人(今浙江兰溪)。隆庆二年(1568)进士,官至内阁首辅。万历初年,为侍读,后因与张位、习孔教等人解救吴中行、赵用贤而冒犯张居正,担任广东副使。张居正去世后,他被提升为解州同知。后来,他被改为南京太仆宰。他曾担任国子监司业、祭酒、官员部右侍郎。他很快就在南京担任官员部的左侍郎。万历十九年(1591)秋,由申时行推荐,升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与张位一起进入内阁。第二年,赵志皋暂时接替了首辅王家屏罢官。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王锡爵回到朝廷担任内阁首辅,并于次年五月因“争国本”事件辞职。赵志皋接替王锡爵担任内阁首辅。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因病回家,但并未解职,四年后在家中病逝,赠太傅、死文懿。作品包括《内阁奏题稿》、《四游稿》、灵洞山房集。
[img]137993[/img]
人物简介
赵志皋是浙江省兰溪县的中南角。从王阳明和钱德洪那里学习。万历20年3月至21年第一个月(1592年至1593年)和万历22年5月至29年9月(1594年至1601年)两次担任当代第一辅助职务。
隆庆二年(1568年),赵志皋为进士第三人及第,授翰林院编修。
万历初年,他迁任侍读,因违反时任内阁首辅张居正,成为广东副使。张居正中风后,他成为解州的同知,改为南京太仆寺城。后来,他担任南京国子监管部门的工业和祭酒,晋升为南京官部的右侍郎。很快,他被召到北京为官部的左侍郎。
万历十九年秋(1591年),进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入阁参加机务。第二年春天,代内阁首辅。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任内阁首辅。志皋秉政十年,不植党,不父权,稳重得大体,临下宽和,臣僚得罪,尽力救人。当首辅时,志皋已经70多岁了,做事软弱,常常被朝士轻视,批评四起。内阁首辅张居正、申时行、王锡爵都权重很大,人多畏之。志皋愤怒地说:“同一阁臣也,过去势重而权有所归,则相率附之以谋进;如今势轻而权有所分,则相率击之以博名。“累疏乞休,帝终不允许。因病不能视事,四年八十多疏请求病退,神宗未被允许勉留。躺在病床上,请免征矿税和立太子。
[img]137994[/img]
万历二十九年(1601)九月丁未(13)日(10月8日)病逝于北京豪宅,赠太傅、死文懿。
赵志皋好吟咏,平易近人,与亲友交谈不涉朝政。
人物评价
朱庚:唉!江陵气横一世,公挺身折,甚至抑郁不悔。还有公佐天子,而且有时候也有人。公非不仅不罪言者,而且他的名字被遗忘了。他的优雅是什么?居乡立朝,诚实谨慎,永不替代,而禄位崇极,齿长,子孙绳长。丈夫是不是偶然的??
个人作品
作品包括《内阁奏题稿》、《四游稿》、《灵洞山房集》 。
明朝内阁首辅赵志高简介:与亲友交谈时,从不涉及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