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1368年―1644年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南京建都初期,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共计276年,传十六帝。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进一步统一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奠定了基础。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明朝的新阶段。那么下面就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潘季驯养的信息
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潘季驯 (1521年5月28日至1595年5月20日),字时良,号印川。湖州府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人。明朝中期官员和水利学家。
嘉靖 29年(1550年),潘季驯登上士第,曾在江西、广东等地任职,行均平里甲法。来自嘉靖 从44年(1565年)开始,到万历
20年(1592年),他奉三朝命,先后四次担任总理河都御史,主持治理黄河和运河。前后持续了27年,他是明代治河大臣中最长的官员,以功累官为王子太保、工部尚书、右都御史。万历
23年(1595年),潘季驯去世,年75岁。有《河防一览》、《两河管见》、《陈断大工录》、《留余堂集》等 。
在长期的治河实践中,潘季驯总结并提出了“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治黄方略和“蓄清(淮河)刷浑(黄河)”的治运方略,发明了“束水冲砂法”。其治黄通运的方略和“筑近堤(缕堤)以束河、筑遥堤防溃”的治河工程理念,以及相应的堤防制度和严格的修缮制度,已成为清末治河的主导思想,为中国古代治河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
[img]137191[/img]
人物生平
及第入仕
潘季驯 生于明武宗 正德 明世宗宗16年4月23日(1521年5月28日) 嘉靖
29年(1550年)进士。初授九江推官,后升御史,外出巡逻广东,实行均平里甲法,斥抑豪强。
三总河道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由大理寺左少卿进官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理河道,从此开始治黄生涯。
嘉靖45年(1566年),以接浚留城旧河成功,被加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立即丁忧离职。
隆庆
四年(1570年),黄河决定邳州、遂宁,潘季驯以原官起复。此外,总理奉命堵塞河道的决口。第二年,河工完成了。不久之后,由于运输船只漂流,罗遵劾被调查河流,并被罢免。
万历 四年三月(1576年),潘季驯以总理河道、右副都御史再次起复,奉命巡抚江西。
万历五年(1577年)十一月,潘季驯服朝升为刑部右侍郎。
两河功成
万历六年(1578年)二月,潘季驯以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工部左侍郎总理河水为首,提督军事事务。九月,兴两河大工。第二年冬天工作完成后,黄河下游可以安然无恙几年。事闻,明神宗
欣赏银币等物品。
万历八年(1580年)2月,潘季驯等奏报“河工成功”,神宗降旨,首加潘季驯为太子太保,进入工部尚书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阴封他的一个儿子的官职。六月,他被调到南京兵部尚书,等待“九月水落事宁,具奏管事”。
万历十一年(1583年)正月,潘季驯被调到北京为刑部尚书。同月,神宗因曹河高堰完工,奖励潘季驯和原兵部尚书凌云翼等财产。
[img]137192[/img]
直言遭祸
内阁首辅张居正
在他身后,他被抄袭了。他的长子张敬修上吊自杀,全家饿死了十多人。潘季驯受不了。他去疏神宗,认为“住在监狱里太急了”,“至于奄奄一息的老母亲,走在路上的人都是慈悲的”。神宗看完后不高兴。在皇家历史上,李植、江东等人与内阁申时行、官员杨巍互相攻击,潘季驯帮助申时行等。
万历十二年(1584年)7月,李植劾以党庇张居正,“朋党叛逆,诬陷欺君”,言辞刻薄。神宗命令潘季驯辩护,潘季驯疏认罪,被砍为民。
万历十三年(1585年),御史李栋、董子行分别表示,潘季驯“罪轻责重”,均被神宗罚款。今年4月,御史蔡系周上弹劾李植,并向潘季驯申诉:“陛下想浪费时间,刑部尚书(指潘季驯)不能先浪费时间。”
晚年及去世
随后,朝臣上疏多次推荐潘季驯,直到万历十六年(1588年)黄河大患。事中梅国楼推荐后,潘季驯复官右都御史,仍被任命为河道总督。
万历十九年(1591年)冬,潘季驯被授予太子太保、工部尚书、右都御史。
潘季驯因病辞休,万历二十年(1592年)。
潘季驯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4月12日(5月20日)去世,享年75岁。
明朝水利学家潘季驯简介:奉三朝简命,主持治理黄河和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