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它被周天子封为侯爵。接下来,让我们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让我们看看!
根据《史记》、据《战国策》等史料记载,田氏代齐,又称田陈篡齐,是指战国初年陈国田后代取代齐国姜姓吕氏成为齐侯(齐威王始称齐王)的事件。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命令田和为齐侯,此后田氏在形式上取得了齐侯的地位。公元前379年,齐康公去世,奉邑进入田氏。从此,姜姓吕氏退出了齐国的大舞台,而田氏齐国与秦、魏、韩、赵、燕、楚并称战国七雄。齐太公田和在田氏代齐后,主要是稳定田氏君主地位,齐太公田和后,齐侯山田在位时间较短。然而,在此之后,齐国连出了三位明君,结果却输给了秦国。
一
[img]136482[/img]
@ 战国时期,齐国连续出现了三位明君,即齐桓公田午、齐威王田因齐、齐宣王田辟疆。具体来说,就齐桓公田午而言,又称“田齐桓公”,与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不同。战国时期出生于齐康公五年,田氏代齐后的第三位齐国国君田午(前400-前357年)。尽管齐桓公田午在位时,齐国并不十分强大,即被魏、韩、赵三晋压制。然而,在他的位置上,他创建了一座吉下学宫,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圣人,聚徒讲课,写书立说。而这促使齐国一度人才聚集,彬彬有礼,从而在齐宣王时期达到鼎盛时期。换句话说,齐桓公田午创立的吉下学宫,为齐国贡献了大量人才。
二
齐桓公六年(公元前357年)去世,田因齐继位为齐威王。齐威王元年(公元前356年),魏、韩、赵联手进攻齐国。对此,齐威王知耻后勇,选择任命邹忌进行变法。此外,齐威王还以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选贤任能,赏罚分明,促使齐国国力不断增强。在此基础上,经过桂陵战役、马陵战役等战役,齐国一举击败中原霸主魏国,开始称霸诸侯。齐威王原为侯,齐威王23年(公元前334年),魏惠王与齐威王在徐州会盟,相互承认为王,史称“徐州相王”。
三
因此,齐威王也成为齐国第一位正式称王的君主。在我看来,在田氏齐国的历史上,齐威王是一位承上启下的君主,也就是说,它正式开启了齐国的霸权。齐威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20年)去世,田辟强即位,为齐宣王。齐宣王六年(公元前314年),齐攻燕,几乎灭亡燕国。齐宣王热爱文学游说的士人除了对外用兵外,还不惜花费大量资金吸引世界各地的文人和学士来到齐国的“吉下学宫”。在这方面,在许多历史学家看来,齐宣王在位时,吉下学宫进入了鼎盛时期,也就是说,此时的齐国不仅强大,而且人才济济。可以说,它不亚于商鞅变法后的秦国。
[img]136483[/img]
四
@ 但齐国还是输给了秦国。而这位君主,就是齐闵王。齐湣王(?—公元前284年),又称齐闵王,于公元前301年正式到位。齐闵王接手的齐国,经过齐桓公田午、齐威王田因齐、齐宣王田辟疆三位君主的努力,无疑达到了顶峰。然而,正是凭借强大的国力,齐闵王开始到处树敌,不仅与秦国作战,还与楚国、燕国、三晋结怨,吞并了宋国的负责,从而遭到了“五国伐齐”。表面上看,五国伐齐是由燕国发起的,其实秦国在背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也就是说,秦昭襄王和齐闵王并称“东西二帝”后,齐国成了秦国的心腹大患。秦国与燕国、三晋共同重创齐国,在单独无法击败齐国的背景下,导致齐国衰落。
战国时期齐国诞生了哪些明君?分别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