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大明风华》播出后,明宣宗孝恭章皇后孙若伟出现在很多人的视野中。在影视剧中,她完整的形象甚至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在真实的历史上,她努力工作,不顾大局,开创了明朝的三大先例。让我们详细介绍一下。让我们看看。
宣宗皇后孙氏是山东邹平人,父亲孙忠是永城县的主簿。宣宗的祖母彭城伯夫人是永城人,与孙家人关系密切。她看到孙不仅漂亮,而且聪明,非常喜欢。后来,明成祖朱迪为孙子选择了妃子,彭城伯夫人把孙子带进了宫殿。
永乐15年(1417年),明成祖册封山东济宁人胡为太孙妃,孙为太孙妃。洪熙元年(1425年),朱瞻基即位,胡为皇后,孙为贵妃。接下来,她创造的三个历史先例一个个上演。
贵妃有宝从此开始
孙氏虽然成了皇妃,但她并不满意,毕竟皇妃比皇后差一等,她刻意试图压倒胡皇后,登上皇后的宝座。
[img]134749[/img]
当时,明宣宗朱瞻基刚刚登基,正处于盛年,这是一件很好的娱乐事情。面对这种情况,一向知识渊博的胡皇后经常劝说她。所谓“车架很幸运,微行,然后经常讽刺。”
结果可想而知,胡皇后的正常举动并没有让宣宗改弦易张,反而适得其反,引起了宣宗的不满和厌烦,“上有点厌”。
王妃孙知道这一点。虽然她看到了宣宗的一些不道德的事情,但她从不建议。她总是按照宣宗的意愿做宣宗喜欢做的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宣宗更爱她,更疏远胡女王。
然后,为了与胡皇后平起平坐,孙鼓励宣宗,要求张皇后破例给她金宝。根据明朝的制度,为了显示皇后和贵妃的地位差异,只有皇后有金宝,而贵妃只有金宝,没有金宝。
虽然张太后有些不情愿,但由于宣宗的反复要求, 我不得不勉强同意。作为皇妃,孙氏随后被授予金宝。这是明朝第一次,明史称“贵妃从此有宝”。
废除皇后的先河
得到金宝后,孙仍然不满意。毕竟,欲望很难控制,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她在皇帝身边越来越受欢迎,而胡皇后在皇帝身边越来越受欢迎。因此,孙逐渐滋生了对后位的觊觎。
[img]134750[/img]
当时胡皇后身体不好,多年不育。孙皇后虽然身体健康,但并没有生下王子。为了废除胡后,实现自己的目标,孙甚至与宫中的宦官和侍女一起使用了杀手锏,“阴取宫人子为子”。
孙在胡后之前“出生”了皇长子朱祁镇。虽然有人怀疑朱祁镇不是孙出生的,但孙做得很全面,宣宗拒绝调查。最后,这件事结束了。
孙氏有了王子后, 这使得已经很宠爱她的宣宗废胡后,立孙为后的决心更加坚定。他最终说服了张太后, 胡皇后主动退位的建议是采用大学士杨士奇的方法, 于宣德三年 (1428年)三月, 正式废皇后胡氏, 将贵妃孙氏改为皇后。
胡皇后体弱多病, 但我知道,一般来说,能够履行辅助皇帝的职责是一位贤惠的皇后。她被废除了,“世界闻而怜”。就连宣宗本人后来也对此事充满了遗憾,并自言自语地说:“这是我的青春。”
明朝开国以来,明太祖和明成祖只有一位皇后,仁宗也是如此。然而,宣宗废除了胡皇后,开创了明朝废除后的先例。虽然这一举动似乎是宣宗所做的,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孙背后的“操纵”。
后代皇帝效法宣宗,以个人好恶,如景帝废除王皇后, 宪宗废吴后, 世宗废张后等。
宫廷徽号也从此开始
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成为瓦刺的筹码,让明军在与瓦刺的较量中忧心忡忡。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明朝应该尽快立朱祁钰为帝。然而,孙太后试图阻止立朱祁钰成为皇帝,而不是维护英宗和她自己的利益。
[img]134751[/img]
幸运的是,以兵部尚书于谦为首的众多大臣及时洞察了孙太后的危害,克服了许多困难,最终立朱祁钰为帝,使明朝与瓦刺的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然而,孙太后之前建立王子的策略,也为未来景泰易储和“夺门”埋下了祸根。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六日深夜,雄心勃勃的石亨、徐有贞、曹吉祥发动了“夺门之变”。政变前,孙太后颁布了一项旨意:
天子越来越快,天地久虚。上帝在南方住了八年,圣德无亏,天意有存在。以奸臣善谋,闭而不闻,迎立藩王承大统,将不利于国家。亨等他带兵迎接他。
这是石亨和其他由个人和小集团的个人利益发动的武装政变,穿上了合法的外衣。不仅如此,孙太后还指示她的两个兄弟带领几十名家庭成员和士兵直接参加了夺门行动。
孙太后在政变中的作用, 尚宝卿钱溥和兵部尚书陈汝言在奏文中曾说过:“复辟时非太后有诏, 英宗复辟后,大加赞扬孙太后:
我只是母后恩深,无以为报。此外,我在南宫生活了七年,但在危疑之际,我实际上依靠保护。今天,俾我被禁止复位。
天顺二年 (1458年)正月,他突破了明朝祖制的限制,为孙太后上徽。 “圣烈慈寿皇太后”。史称:“明兴,宫廷徽号也从此开始。”
这就是历史上真正的孙若微:工于心计得到了金宝,然后得到了后位;不顾大局,在生前得到了徽号。
当我不知道历史的时候,我想读历史。读完历史后,我发现它是如此无助。那么,除了叹息,我还能说什么呢?
历史上真正孝顺的孙皇后是什么?她创造了三个历史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