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64年,惊天动地的鄱阳湖大战终于结束,仿佛是三国演义的再现。铁索连环和火烧赤壁终于扭转了战局。罕见的强人陈友谅终于倒下了。从那以后,朱元璋就没有真正的对手了。
每次人们回忆起这一段,他们都感叹陈友谅失败的遗憾,甚至引发了三国演义的火烧赤壁。但就在大家感慨的时候,其实我们也忽略了另一个人物。虽然陈友谅很强大,但他的力量是建立在徐寿辉的基础上的。在我们为陈友谅感到遗憾之前,我们真的不能忘记这个人。
你知道,陈友谅的巅峰时期只有60万军队,但他的老主人徐寿辉聚集了数百万人,几乎可以在短时间内逆转命运。但人们总是忘记了这个角色的历史。带着一丝怀疑,让我们揭开历史的迷雾,再现这个角色的真实过去。
在历史书中,陈友谅是一个非常雄心勃勃的家庭,他也是朱元璋一生中最强大的敌人。但我们不得不承认,陈友谅很强大,但他最终诞生于一股强大的力量,他的国家是错误的。在过去,没有人会提到渔民后代陈友谅的名字,只会提到陈友谅的大哥徐寿辉。
[img]133754[/img]
很多人可能会反对这一点。陈友谅给朱元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徐寿辉有什么道德和能力?然而,当我们把时针拨回公元1351年时,也许一切都会改变。
公元1351年5月发生了一件大事,原本负责修黄河的农民工,在韩山童、刘福通等人的带领下,竟然悍然发动了起义。
这位历史学家的记载也是一个混乱的账户。韩山童自称是白莲教教徒,还提出了宋朝的后裔。事实上,这本质上是一个骗局,每个人都被迫发动起义。
当然,不管骗局是否存在,最终的结果都很清楚。成千上万的农民军脱颖而出,双方面对着大别山脚下。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中,周围的人坐不住了。他们已经活不下去了。现在有人脱颖而出,自然就像云一样。
在这些纷纷投票的农民中,有一个叫徐寿辉的人也加入了。
不得不说,当时的起义模式基本上是一个例行公事。他们都声称白莲下了弥勒,然后通过口才跪下。在邹普胜、彭莹玉等人的帮助下,徐寿辉立即被认为是起义军的领袖,并组织了后来著名的红巾军。
说实话,徐寿辉的开局并不是特别精彩,手下的人也只是乌合之众。
然而,当时,彭莹玉和其他人确实像樊迅一样突出,大元帝国的内部统治也很混乱。此外,到处都是压制叛乱和空虚的。徐寿辉跨越了困难时期,一飞冲天。
起义刚开始攻占罗田县,然后数战元朝正规军。面对那些连骑马都不会的大元军队,徐寿辉率先打出了自己的名声。
而后来,他竟然单挑元朝的威顺王,用自己的力量打败了对方,在一片荣耀和山呼万岁时,徐寿辉建立了自己的帝国。
这也很有趣。估计连徐寿辉都没有反应过来,匆匆赢得这么大的胜利。但徐寿辉确实是一个残忍的人。他不仅坚定了反对元朝的目标,而且处处争先恐后。
据史书记载,徐寿辉的定国号已经结束,他不注意任何易经八卦,只是为了强调在大元头上互相覆盖。徐寿辉也是当时的奇才,如此幽默。
当然,如果徐寿辉只有这种能力,那真的不值得一看。在后来的进化中,徐寿辉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专家,即使他没有输给朱元璋。
[img]133755[/img]
徐寿辉建立政权后,他立即用义词吸引了包括陈友谅在内的众多人才。随后,在攻城略地的同时,他不断确保民生政权的稳定,每次战后都不允许士兵掠夺,甚至强调战后善后。
因此,通过上述手段,徐寿辉立即吸引了大量的人才,甚至让无数的英雄主动接近他们。更重要的是,他成为了当时起义军中第一支人口中的亲属军队。无论他走到哪里,他都得到了人民的支持。毫不夸张地说,吃一壶浆来迎接他们。
要知道,当时朱元璋攻打城市,让士兵睡在城墙上,这段历史被吹成了神话。在朱元璋之前,徐寿辉已经做得更好了,这说明这个人当时很厉害。
果然,仅仅一年时间,徐寿辉就战无不胜,攻城掠地。据史书记载,在其巅峰时期,徐寿辉已经控制了湖北、湖南、江南、浙江、福建等地区。
更难得的是,徐寿辉第一次成立时,拥有40万人。到公元1352年底,徐寿辉拥有数百万军队,长江南北被称为无敌。
观察此时的元朝格局,其实徐寿辉已经成为最大的力量,当然张士诚也比较强大,但与徐寿辉相比,差距明显。
甚至,当时元朝把徐寿辉的势力当成了最大的对手。公元1353年,元朝调动了几个省的军队围攻。
战争非常激烈,但据史书统计,基本上很少有人在每场战争中投降和撤退。即使是重要的领导人,彭莹玉也选择了死亡,然后跟随他的400名勇士都选择了英勇的牺牲。@ 从斑点记录来看,徐寿辉的部队很能凝聚人心,大家都愿意为之死战。
事实上,如果我们只是穿越这一刻,观察当时的模式,许多人肯定会认为徐寿辉将在未来开辟一个统一的王朝。然而,徐寿辉仍然有问题,他注定不会成为朱元璋。
这些问题都很残酷,首先是徐寿辉过于强调忠诚,对兄弟的信任导致了君主分权的严重现象。
[img]133756[/img]
根据历史记载,从公元1353年到公元1356年,政权与元朝发生了悲剧性的战争,每一场悲剧性的战争都进一步分化了徐寿辉的权力。最后,当天王迁都时,徐寿辉被首相倪文军操纵,他变成了一个空架子。
随后,丞相倪文俊再次与陈友谅对峙,陈友谅最终取得胜利,但徐寿辉再次成为汉献帝的终结。
从那以后,史书上都有记载,陈友谅威胁徐寿辉做某事,即使后来与朱元璋的初步接触,徐寿辉也再也无法独立了。到@ 徐寿辉被陈友谅残忍杀害,曾经名气天下的天完政权也被汉政权所取代。
@ 当人们感受到朱元璋的辉煌时,他们真的不能忘记他面前的对手。陈友谅是个陌生人,但他可能不比徐寿辉强。毕竟,没有徐寿辉就像没有洪秀全的太平天国。
也许当陈友谅崩溃的时候,他也会想起天完政权开国的那一刻,百万将士山呼万岁,数十位英雄共拜大王,不知他心里有没有遗憾。
历史上徐寿辉是谁?关于他的故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