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280年)是中国历史上汉朝以后晋朝以前的一段历史时期。在此期间,曹魏、蜀汉、东吴三大政权相继出现。那么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严(生卒年未知),字曼才,彭城(治江苏徐州)人,三国时期孙吴官员学者。忠诚待人。
少好学,精通《诗》、《书》、《三礼》,又好的《说文》。避乱江东,与诸葛瑾、步谷是好朋友,被张昭推荐为孙权骑都尉,从事中郎。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横江将军鲁肃去世,孙权打算让严守接替他的位置。严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无法对抗荆州的关羽和北方的曹魏,坚决拒绝接受任命。后来当了尚书令。
严享年78岁。有《孝经传》、潮水论。
[img]133539[/img]
人物生平
严,字曼才,彭城(治江苏徐州)人。年轻时喜欢学习,熟悉诗歌。、《书》、三“礼”,喜欢“说文解字”。东汉末年,因避乱来到江东,与诸葛瑾、步伐齐名,关系密切
。
严简单诚实。他可以建议人们对人才有良好的道德意义,并致力于让他人得到补益。张昭向孙权推荐了他。孙权任命他为骑都尉和中郎。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横江将军鲁肃病逝,孙权任命严迅接替鲁肃职务,督促一万兵士守卫陆口。每个人都为严迅感到高兴,但他一再拒绝,说:“我一直只是一名学者,不参加军事活动,没有能力占据这个职位,犯罪和遗憾就会到来。”"说话时慷慨而真诚,以至于流下了眼泪。孙权见他这样,不再勉强,而是让吕蒙接替鲁肃的职位。每个人都称赞他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才能辞去权力。
孙权称帝后,严守卫尉。蜀汉丞相诸葛亮曾作为东吴使臣出使蜀汉,深深地感谢他。严不爱钱,所得的工资和奖励,都拿出来散发给亲戚,所以家里往往不富裕。广陵人刘颖与严迅有旧交情,刘颖在家学习,孙权听说后征召他,他说不应该生病。弟弟刘略为零陵太守,在职上去世,刘颖前往奔丧,孙权知道他假装生病,迅速传令将刘颖逮捕审讯。严也赶紧告诉刘颖这种情况,让他马上回来向孙权认罪。孙权非常生气,于是罢免了严厉,而刘颖却得以免罪。后来孙权也觉得处置不当,重复使用严令作为尚书令。七十八岁时,严湖去世。
[img]133540[/img]
个人作品
《孝经传》是严朝平生的、《潮水论》,以及裴玄、张承论管仲、季路,这些文字都留在世上。
《潮水论》是中国最早的潮汐学专篇。但遗憾的是,它早已失传,具体内容也无法知晓。
轶事典故
严作卫尉时,孙权让他读一篇小时候读过的文章,严则朗诵《孝经》和《仲尼居》。张昭听说严是书呆子(“鄙生”),然后读了一篇“君子之事”,受到大家的称赞。
人物评价
孙登:诸葛瑾、步谷、朱然、全聪、朱据、吕岱、五灿、菅泽、严守、张承、孙怡忠于为国,通达治国。
陈寿:严、程、菅生,一时儒林也。到了辞荣济旧,不亦长者!
三国时期东吴官员严守简介:孝经传、《潮水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