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280年)是中国历史上汉朝以后晋朝以前的历史时期。在此期间,曹魏、蜀汉、东吴三大政权相继出现。那么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徐盛。我们来看看!
徐盛(生卒年未知),字文向,琅邪莒县(今山东莒县)人,三国时吴国名将。徐盛早年抗击黄祖,因功晋升为中郎将。为血淋淋的斗争而奋斗。刘备伐吴时,徐盛跟随鲁迅攻下蜀军多处屯营;曹休伐吴时,徐盛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以少抗多,成功防御。徐盛先后升任建武将军、安东将军,任庐江太守。后来曹丕大举攻吴,吴国按照徐盛的建议在建业外围筑上围墙,曹丕被迫退出。徐盛在黄武年间病逝。
徐盛曾获得君主“大壮”,三国时期只有张辽 、徐盛 他们获得了这个荣誉。陈寿称赞他为“江表虎臣”。他的官爵是儿子徐楷继承的。
[img]133172[/img]
人物生平
以少胜多
徐盛年轻时,因战争从家乡莒县迁至吴县(今江苏苏州),以勇气闻名。吴侯孙策死后,弟弟孙权继承了自己的地位,任命徐盛为其他司马,带领500人守卫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担任柴桑县令抵御黄祖入侵。
黄祖曾派儿子黄射带领数千人攻击徐盛。徐盛以不到200人的兵力抵抗,杀死了1000多名黄射部队。然后他开门主动出战,击败了黄射。黄射被击退后,他再也不敢入侵了。
后来,孙权加徐盛为校尉、芜湖(今安徽)县长,徐盛为临城南阿(今安徽青阳南)地区的山贼作战,加徐盛为中郎将军、校兵。
雄豪致果
公元215年8月(建安20年),徐盛与孙权一起攻打合肥。当时,孙权和几个部门刚刚到达战场,并在城外建立了一个营地。天亮时,魏将军张辽率领800人从城里出战,突袭了孙权军的第一支部队。孙权的士兵们毫无准备,陈武战斗到最后死亡
,徐盛受伤,失去了军旗。徐盛和宋谦的部队逃兵了。此时,潘章和何琦作为后续部队从后方赶来救援,潘章立即前来杀死徐盛和宋谦的两名逃兵。原本逃跑的士兵被潘章的严厉惩罚震惊了,所有人都回到了战场上
。而何齐率领中部兵马拒绝张辽的军队,并拾起徐盛因受伤而丢失的长矛。 (《甘宁传》有“唯”无“等”
,徐盛不在津北。潘璋传、《陈武传》、《贺齐传》没有“彻”、无“还”、“合肥”没有“津北” 。与“城中”相比,贺齐只在“合肥”城外参战
,但当“还”军时,“津南”并未参战。
勇烈顽敌
公元217年(建安22年),曹操出兵于须口(今安徽无为东南),徐盛跟随孙权一起迎接。当时魏军无法征服触须口的触须坞,于是改走历阳陆路,试图大举转攻横江(没有突破横江),徐盛和东吴诸将前往迎战。出乎意料的是,突然遇到了强风,吴军的蒙冲战舰被吹到了敌人的岸边,吴将军害怕,没有人敢战斗,只有徐盛单独带领士兵上岸杀死敌人,敌人被徐盛吓坏逃跑,受了重伤。风停后,徐盛率军返回。孙权非常重视徐盛在这场战争中的重大贡献,史载“权大壮之”。
“大壮”这个词在《三国志》中只用过两次,分别在《张辽传》中 、《徐盛传》 ,可见其重量。
不居人下
公元221年(魏黄初二),孙权以诸侯身份称曹魏为藩属,曹魏派邢贞到东吴,拜孙权为诸侯王吴王。孙权出都亭等待邢贞,邢贞脸上露出傲慢霸道的表情。吴晨张昭很生气,徐盛也很生气。他对同事们说:“我们不能为国家吞并许昌、洛阳和巴蜀。相反,我们不能忍受这样的耻辱,让君主和邢贞结盟!说着,不禁泪流满面。邢贞听后对随行人员说:“江东有这样的将相,恐怕不会长久居人下啊!”
[img]133173[/img]
抵御刘备
后来,徐盛被加为建武将军,封都亭侯,领庐江(治安徽潜山)太守,并获临城县奉邑奖励。
公元222年(魏黄初三),刘备率军前往西陵(现湖北夷陵)。徐盛攻占了刘备的许多营地,并在夷陵取得了巨大成就。
刘备大败逃往白帝城时,徐盛、潘章、宋谦等上表继续攻打蜀国,必然会俘获刘备
,但鲁迅、朱然、罗统等人认为,曹丕虽然说支持,但实际上是趁机偷袭,建议不要再追了。孙权根据情况判断,鲁迅等人下令停止追击白帝城。
以少御多
同年秋天9月,魏将曹休督导张辽、臧霸等五州二十多军出兵洞口(今属江苏)。吕范督导五军率领徐盛、全聪、孙韶等人以舟船拒敌。
东吴水师遭遇大风后,又遭到张辽、王玲等人的攻击。吴军伤亡惨重。徐盛收集残兵,与全聪一起迎战曹休等人。曹休命令臧霸等人攻击徐陵县。徐盛和全聪以少胜多,击败臧霸等人。徐盛和全聪发起追击,杀死了臧霸的将军尹璐
。孙仁违反军令撤退,吴军乘徐盛、全聪获胜,打破曹休、张辽等。魏引军撤退 。之后,徐盛被加为安东将军,封芜湖侯
。(《三国志》没有类似《建康实录》的记载,卢碧的《三国志集解》被解释
,《三国志》是魏晋两国胜利者的历史书。书中经常发生夸大胜利和禁忌失败。魏晋被吴蜀打败的记录以模糊甚至未记录的形式进行,应参考其他历史书籍。然而,清朝历史学家王明生的《建康记录》以其复杂性为由,并没有对《建康记录》进行深入的研究,而是以“错误和胜利”为由
“完全否认这本书的描述。乾隆皇帝弘历特意命永荣、纪昀等文臣编撰监修,并将《建康实录》归类为《四库全书》的其他历史类别 ,亲自肯定《建康实录》这本书的历史性诗歌
。清史学家黄廷鉴《第六弦溪文钞》
以:《建康实录》一书,略仿历史风格,包括六朝兴废,简明典要。“认可评价。自唐宋以来,所有研究六朝历史事物和遗迹的学者都是基于这本书。如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郑文宝《南唐近事》、王巩的《甲申杂录》和姚宽的《西溪丛语》都是。宋人张敦颐编写的《六朝事迹类编》,基本上是根据《建康实录》所包含的内容进行分类安排,使之部居然灿烂。)
百里疑城
公元224年(吴黄武三年),魏文帝曹丕率领大军南征,试图渡过长江。徐盛献计在建业(吴国都城,今江苏南京)周围筑起围栏,制造围栏,围栏上设有假楼稻草人,河上设有浮船。诸将认为这样做毫无意义,但徐盛坚持自己的观点,孙权采纳徐盛,百里伪长城一夜之间建成。曹丕大军到达广陵(今江苏扬州),看到绵延数百英里的围栏,感到震惊。曹丕感叹道:“魏虽然有成千上万的骑兵,但没用。”
,随后,曹丕乘坐的龙舟遇到了风暴和海浪,船体几乎完全被摧毁 。魏人从江中西望,却非常害怕
。同年9月,曹丕走出广陵,看着长江,不敢渡河。他再次感叹天堂真的要把魏和吴分开,说:“孙权真的很有才华。现在他不能试图吞并东吴了。”
,于是引军撤退。诸将才明白徐盛有先见之明,纷纷拜服。
徐盛于黄武年间(222-229)去世,其官爵由儿子徐楷继承。
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徐盛被陈寿誉为[江表虎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