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穆王12年(公元前613年)去世,庄王熊旅即位。庄王即位时年龄不到20岁,国内矛盾重重,公子谢与公子仪的叛乱爆发。在复杂的情况下,他采取了以静观动、以感辨奸的对策,表现出沉迷于声色犬马、不问政事的局面。三年后,他对楚国的政局和各种人物有了基本的了解。他重用了吴菊、苏从等忠诚的大臣,摧毁了前来入侵的庸国,将楚国的势力向西北扩大,任命孙叔敖为尹,重视社会生产,发展经济,丰富国力。
楚国在北林击败晋国军队后,郑国开始听从楚国的命令。为争当霸主,楚晋之间进行了长期的战争,双方相互胜负,楚国在楚庄王十七年(前597年)的战争中大获全胜。使楚国的声望大振,国势日强,而晋国在中小国的威望下降,失去了控制他们的能力。不久,楚庄王摧毁了萧国,连续三年攻打宋国,迫使宋国向楚求和。楚庄王喝马黄河,赢得中原,实现了称霸的愿望。
楚庄王二十三年(公元前591年)去世,死于头衔庄,葬于纪山。后人对他给予了更高的评价,一些关于他的典故,比如“一鸣惊人”,也成了固定的成语,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img]132646[/img]
为政举措
经济
发展农业
楚庄王在位23年,据史料记载,孙叔敖在令尹期间,楚国经济、政治、军事均有重大发展。@ 建设水利工程,发展农业生产。据《淮南子·人间训练》报道,孙叔敖在任命尹之前,带领当地人民建设水利工程,灌溉农作物,即“决期思水,灌云野”。这个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期思陂”。孙叔敖任命尹后,继续建设水利工程,孙叔敖激挫水作云梦大泽之池。本项目位于郁、漳水下游,建成后给以营都为中心的农业水利灌溉带来极大便利。楚国南部的郁漳水流域和北部的汝水流域都建成了水利工程,形成了南北灌溉网络。
商业政策
楚庄王曾经认为楚国的货币价值太低,所以他“认为更小更大”,铸造减肥的大钱(实际价值低于其名义价值)来代替原来的小钱。这种货币贬值政策损害了商人的利益,成为流通的混乱,使许多商人停业,人们不谈论生活。楚相孙叔叔得知这种情况后,要求楚庄王立即停止大钱,恢复小钱的使用。楚庄王接受了这一建议,使楚国市场恢复了正常的顺序,并重新分析了它。显然,孙叔教坚持的一项重要原则,就是反对国家实施绑架商业活动的货币政策,维护正常的商品货币流通。
[img]132647[/img]
外交
威服陈郑
陈国、郑国位于楚晋中部,因此晋楚争霸,必须先争夺陈、郑。楚庄王镇压若敖之乱后,任孙叔敖为令尹,政治稳定,国力增强,全力北上攻陈伐郑,与晋展开正面对抗。陈是一个力量不强的小国,所以时而亲楚,时而附晋,被晋楚互相攻击。楚庄王十年(前604年),楚庄王刚平乱后,即兴兵伐郑,陈畏,转而附楚。晋毫不示弱,也立即出兵救郑,伐陈。第二年,晋为讨伐陈国亲楚,继续攻打陈国。楚则攻打郑国,郑被迫与楚和。楚庄王十二年(前602年),郑又转而与晋和,晋成公于是会宋、鲁、卫、郑、曹等国君于黑壤。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年,陈只好和晋和,楚不放手,立即出兵攻击陈,陈又转而附楚。楚庄王十六年(前598年)夏天,楚庄王经伐郑服郑后,与郑、陈盟于辰陵(陈邑,今河南绥阳西北)。为了稳定陈国局势,楚庄王再次举兵伐陈。攻入陈后,“杀夏征舒,诸栗门。因县陈” 楚庄王后来还恢复了陈国,迎陈灵公之子午为国君,为陈成公。楚庄王灭陈后又复陈,当时影响很大,受到广泛好评。
楚庄王在讨陈服陈的同时,也全力与晋争夺郑国。从楚庄王十年(前604年)到楚庄王十七年(前597年)的七年间,楚伐郑六次,几乎年年出兵,晋有时救郑,有时因郑与楚和而转而攻郑,争夺极其激烈,郑国忧心忡忡,深受其苦。楚庄王十六年(前598年)春天,楚庄王从争霸战略出发,再次率军攻郑,抵达郑邑橡(今河南禹县)。郑国难以支持,害怕,于是从楚开始。但楚庄王认为郑在晋、楚交兵过程中,时而亲晋,时而亲楚,所以从楚是不得已,“自然楚未得志”。楚庄王对陈、郑均采取宽容怀柔的态度,先以兵取之,再以德服之,充分展现了霸主的睿智大度。
逼宋从楚
晋楚争霸中原,争夺宋国是主要目标,宋之臣服与否,也是称霸的重要标志。楚成王过去败宋,称霸中原;楚穆王在宋“田孟诸”,也有实霸中原的标志。因此,楚庄王平群蛮百濮后,即楚庄王六年(前608年),与晋争夺宋国,并在北林(今河南新郑)大败晋军。第二年,楚又命郑伐宋,战在大棘(宋地,今河南绥县南),宋军再次失败,宋被迫筑城。后来楚庄王重点打击陈、郑,对宋临置一侧,宋则坚定附晋。
楚庄王为了彻底降服宋国,在战后将矛头指向宋国。楚庄王十八年(前596年),楚庄王为报复宋救萧,亲领军攻宋,但这只是教训性的。第二年,楚庄王作为充分准备后,决定派申舟出使齐国,指示他“宋无假道”。 楚庄王的目的是挑衅宋国,测试宋人的态度。宋人果然制止了沈舟到宋时。得到这个消息后,楚庄王大怒,“投手而起。履及窒息,剑及宿门外,车及蒲胥之市”。楚庄王十九年(前595年)秋九月,楚庄王亲率大军攻宋,包围宋国团团。宋国君臣惊恐,派乐婴齐赴晋告急救。晋景公想派兵救援,医生伯宗反对,认为“天方授楚,无可争辩” ,楚衰后再见机行事。
[img]132648[/img]
楚庄王二十年(前594年)五月,楚军围宋已久,粮食将尽。楚庄王见宋已服,与宋结盟,宋以华元为质,楚释围罢兵而回。楚庄王围宋,前后九个月,晋国始终不敢出兵,说明楚国霸气强劲。楚庄王逼宋从楚,不轻易举兵攻城,后见其贫困难支,又主动撤兵。这种兵临城下,围而不破,逼其诚服,也是我国军事史上罕见的战例,影响深远。围宋之战震惊了中原国家。例如,鲁国大臣孟献子建议鲁国派遣使者到宋朝向楚庄王“聘礼”,“不可避免地寻找它”。鲁宣公同意派孟献子到宋朝拜见楚庄王,加强了楚与鲁的关系。
文化
楚庄王大胆融合中国,“以夏化夷”。楚庄王非常重视学习和吸收以周礼为核心的中原文化,从个人修养到国家治理的各个环节。他曾问詹何什么是治国之本。楚庄王时期的朝章典制仍然继承了中原的礼制,“内姓选于亲,外姓选于旧,君子小人,物有服章,贵有常尊,贱有等威,礼不逆。” 虽然楚国的一些官制违反了周礼制,但仍使用了许多中原名称,表明楚国在不断模仿中原文明。
民族
楚庄王三年(前611年),楚遇到饥荒,于是北方的军、西北的庸、糜、群蛮、百鳍齐头并进攻楚国。一些大臣主张迁都是为了避开叛军,贾反对迁都。他们认为叛军也可以赶上新都楚庄王采纳贾的不迁都主张,下定决心平息叛乱,最终平息叛乱,稳定国内局势。楚庄王灭庸服群蛮百濮,意义重大。此后,楚国进一步巩固了后方,加强了与巴、秦的联系,可以全力以赴北上图霸。
楚庄王在经济外交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