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公元前272年以来,他一直在秦国做质子。公元前263年,当他的父亲楚顷襄王病危时,他想回国争夺王位,但秦昭襄王以情况不明为由拒绝放弃。后来,他的侍人春申君黄歇以偷梁换柱的计略骗过秦国人,使他逃回楚国,顺利继承王位。为报答黄歇,考烈王即位后以黄歇为令尹,赐淮北地十二县,春申君。公元前258年,秦围赵急,楚考烈王命春申君率兵救赵。然后楚灭鲁。公元前241年,楚与诸侯共伐秦,无功而回。迁都聚阳 [6] 寿春。 曾经为了组织联合纵向,共谋讨伐秦国,派人到周红王处,要求红王以天下共主的名义下达组建联盟的要求,导致周红王债台高筑。
《战国策》、《史记》记载:楚考烈王没有儿子,春申君对此十分担忧。后来春申君采纳了赵国人李园的建议,娶了李园的妹妹李嫣。李园妹怀孕后,春申君把她献给了考烈王,生了一个被立为王子的儿子,即楚幽王。楚考烈王死后,楚幽王继位,生父春申君被李园杀害。但楚王是楚王的同母弟,楚王是楚王的妾兄弟,所谓的“楚考烈王无子”应该是楚王为争夺王位而传播的谣言。楚考烈王回国前,已在秦国生有一子名启,被秦国封为昌平君,任秦国丞相,后叛秦归楚,成为末代楚王。
[img]132262[/img]
人物生平
楚顷襄王在位时,将熊建立为王子。
楚顷襄王27年(公元前272年),楚顷襄王与秦国讲和,派太子熊到秦国做人质,同时派左徒黄歇到秦国侍奉熊。
楚顷襄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63年),楚顷襄王生病,熊完逃回楚国。同年秋天,楚顷襄王去世,熊完即位,是楚考烈王。楚考烈王即位后,以黄歇为令尹,将淮北十二县封给他,号春申君。
同年,楚考烈王从陈国故都陈颖(今河南淮阳)迁都寿春(今安徽寿县)。楚赵结盟,楚考烈王命令春申君以8万大军前往赵国。《战国政策》和《史记》说:楚考烈王没有孩子,春申君患有。春申君娶了赵人李园的妹妹李嫣嫣。李嫣嫣怀孕后,献给了楚考烈王。她的孩子被立为王子,也就是楚幽王。
楚考烈王元年(公元前262年),秦国对楚国发动进攻,试探楚国态度。黄歇为追求其“亲秦附秦”路线,将州陵(今湖北咸宁西北)割让给秦国,楚国势力较弱 ,秦国继续维护楚国的“善楚”政策。随后,秦国实施了“远近攻”战略,兵锋集中指向三晋。
秦命白起大举攻韩,攻打野王(今河南沁阳),绝上党通韩都新郑之路。韩欲献上党与秦求和,但上党郡守则欲以上党与赵,联赵抗秦。赵国接受了廉颇率军守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拒秦的遣老将。王[牙] 声he)率军进攻,廉颇坚壁坚守,双方相持三年。前260年(楚考烈王三年),赵孝成王误中秦反间计,取而代之的是没有实践经验的赵括(赵奢子),被白起打败。赵括全军覆没,本人也战死,赵国从此被削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
[img]132263[/img]
公元前259年(楚考烈王四年),白起想乘胜入围赵都邯郸,攻灭赵国。范绥嫉妒白起功劳,以秦军疲劳休息为由,建议赵、韩割地请和。秦昭王同意。秦退兵后,赵拒绝割地给秦,秦昭王又想派白起攻赵,白起认为时机不成熟,托病不出征。秦昭王改派五大夫王陵进攻赵都邯郸。赵国军民奋力抵抗,王陵失败。秦昭王重又想派白起出征,白起终称病不行。秦朝王,范隋于是推荐郑安平为将,加强对赵的进攻。赵孝成王在这个严峻的时刻向魏、楚求助。公元前258年(楚考烈王五年),赵平原君赵胜奉命前往楚国。他想在门客中选出20名文武双全随行人员,但只选出19人。这时,一位客人自荐随往,赵平原君以为他在门下三年了,没闻其能,不肯带他去。毛遂说:“臣是今天请处囊中耳。使遂早得处囊中,是脱颖而出,非特别末见而已。赵平原君就业时,带着毛遂同去。
赵平原君一行来到楚国,向楚考烈王陈述了共同抗秦的利益。从“日出”到“日中”,楚考烈王犹豫不决。于是毛遂拔剑前,走近楚考烈王说:“今楚地五千里,持戟百万,这霸王之资也是。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人,兴师与楚战,一战而举,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这百世之怨赵之羞,王弗知恶焉。合纵者为楚,非赵也。楚考烈王羞愧,“唯唯”答应,“血而定纵”。赵平原君回国后,楚国出兵救赵(史记·平原君列传)。)此时,魏安厘王虽已出兵救赵,但又怕秦国报复,故命魏将晋鄙留在军壁邺(今河北磁县南),无法停止进入。魏信陵君请魏安厘王宠姬如姬偷兵符,杀晋鄙,带兵在邯郸城下击败秦军,秦将郑安平投降,王败退,邯郸之围遂解。
魏信陵君在救赵败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与楚国的出兵密不可分。据《史记》《春申君传》报道、据《平原君列传》等载,楚军救赵的指挥官是黄歇。然而,根据《史记·楚世家》,景阳就是这样。毫无疑问,黄歇掌管了楚国的军政大权,黄歇主持了派兵遣将,组织了救赵行动。景阳是直接指挥前线作战的人。
[img]132264[/img]
秦罢邯郸后,立即报复魏国,攻占安邑。第二年,即公元前256年(楚考烈王七年),秦又攻韩、赵、韩、赵惨败,各国震动。西周君恐惧,与诸侯联合出伊阙(今河南洛阳西南龙门)攻秦。秦朝(jiū)攻打西周,取河南(今洛阳西,西周君都邑),西周死亡(公元前440年(周考王元年),周考王封弟在王城揭露(今洛阳西,即河南),西周为周桓公,又称西周君。因此,西周是周考王分封的诸侯国。这一年西周亡,依附西周的周红王亦卒,秦取九鼎宝器。)秦攻韩赵时,正在救赵解邯郸之围的楚将景阳也继续率军援赵。因此,《史记·楚家》记载“(楚考烈王)七年,(景阳军)至新中,秦兵去”。新中,索隐以“中”字误,应该是新市,在巨鹿境。《正义》:相州安阳县也是新中。七国时期,魏宁新中邑,秦庄襄王拔之,更名安阳也。新中在安阳。
西周去世后,东周(公元前367年(周显王二年),西周威公卒,少子公子根与太子朝争立,韩赵支持公子根叛立于巩(今河南巩县西南),为东周惠公。周王畿分为西、东两部分,因此又被称为“西周”和“东周”。)虽然君还存在,但不再称王,从此史家以秦王为代表。因此,秦虽然输在邯郸城下,但实力并没有减弱,仍然取得了重大胜利。楚国和其他国家援助赵抗秦,虽然解决了邯郸的围攻,但三晋遭受了巨大的创伤,情况对楚国越来越不利。
楚考烈王:战国时期楚国国君,导致周红王债台高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