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王幼冲即位后,皇父周公旦带兵灭亡唐国后,将唐地封为叔虞。启以夏政,强以荣索,成就斐然,成为晋国创业的始祖。作为三晋文化的创世人,他的历史成就是不可磨灭的。唐叔虞死后,他的儿子谢(谢)继位,迁居晋水之旁,改国号为晋侯谢。
轶事典故
取名为虞
起初,当周武王与叔虞的母亲易姜交往时(左传怀孕时),他梦见天帝对周武王说(左传记载天帝对易姜说):“我让你生个儿子,给你儿子取名为虞。我要把唐地给他。”当邑姜生下他的叔虞时,他的手掌上有一条“虞”字的线,所以周武王给他取名为虞。后来,他的叔虞被封在唐地。
[img]131745[/img]
嘉禾献王
周成王十一年(前1032年),当时上帝降下了福瑞,叔虞得到了嘉禾,嘉禾同茎同穗,于是献给了周成王。周成王命令叔虞送嘉禾到东土送给周公旦,写《馈禾》。周公旦接受礼物后,称赞周成王的命运,写《嘉禾》。
桐叶封唐
成王和唐叔虞燕居,援梧叶以为圭,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女。』以周公起诉叔虞喜。周公请求:『天子封虞邪』成王曰:『余一人和虞戏也是。』周公对曰:『臣闻之,天子无戏言。天子言,则史书之,工念之,士称之。』于是遂封叔于晋[8]。周公旦可谓善说,一称而成王益重言,明爱弟之义,有辅王之固。
剪桐封弟
历代文人学者对叔虞封唐的问题进行了许多考辨。《桐叶封弟》一事首次出现在《吕氏春秋·审应览第六·重言》中。当时唐国内乱,叔虞的叔叔周公旦率军消灭唐国。有一天,周成王和叔虞闲居时,摘下一片梧桐叶,切成圭玉的形状,交给叔虞说:“我把这个分封给你。叔虞很高兴,把这件事告诉了周公旦。周公旦向周成王请示:“天子,你分封叔虞吧?周成王说。“我在跟叔虞开玩笑。周公旦回答说:“我听说过,天子没有开玩笑。天子一说话,史官就写下来,乐人吟诵,士人颂扬。周成王于是将叔虞封在唐地(叔虞之子谢(谢)继位后,将国号改为“晋”)。[9](而《史记·晋世家》则记载,周成王与叔虞开玩笑,将梧桐叶切成圭玉形,交给叔虞,说要封给你。当时,一位名叫匿名的史官要求周成王选择一个好日子封叔虞为诸侯。“我只是和他开玩笑,”周成王说。史匿说:“天子说话不能开玩笑。只要你说话,史官就会记录下来,用礼仪完成,演奏音乐来唱歌。周成王把唐地封给了叔虞。)
[img]131746[/img]
《史记·晋家》和《吕氏春秋·重言》记载了叔虞母亲梦见儿子和桐叶封弟的故事,用解梦和儿童戏解释了周初分封的故事,显示了小说家的话。后人对这两件事进行了考证,说“于”字古文“从从”,文字在其手掌中,可能纹路与之相似,也可能如司马迁所记。而桐叶封弟则颇有争议,更有说服力的是张点从古代文字的角度所作的解释,他认为金文中的“桐”字与“唐”字形相似,剪桐之说可能是剑唐之误。若依此说,周成王在建除旧唐国后,将弟叔虞分封在这里是合理的。
人物争议
唐地所在
关于叔虞所封的唐地到底在哪里,一直存在争议。在商周时期,有不止一个地方以唐命名,但历史学家的一致意见是在今天的山西,但几千年来一直在争论太原、晋南翼城和江县。《左传昭公元年》:“沈于大夏迁实,主参。为夏、商服务唐人是因为。杜预认为大夏在今太原市。服虔认为,大夏在汾井之间,即山西翼城、息县、吉县。顾炎武《日知录卷三十一》说唐叔封于翼,即今翼城县。近人杨伯君认为:“唐叔之子谢父改唐为晋,即今天的太原市。四世至成侯,南迁曲沃,今山西省闻喜县东。又五代到穆侯,复迁于江,江即翼”。《史记正义》引用了两部《括地志》,其中一部是“故唐城位于江州翼城县西20里,即尧裔子所封。另一种说法是“故唐城在并州晋阳县北二里”。[13]如果引用的信息是正确的,山西有两个以唐命名的地方,一个在太原,一个在晋南翼城。
唐叔虞的一生有什么争议?与他有关的轶事典故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