轶事典故
武侯任人
魏武侯虽然在作战指挥上与父亲不相上下,但在就业上却大大逊色于父亲魏文侯。
文侯之世,魏国人才济济,为诸侯所侧目。文侯“师子夏,友田子方,礼段干木”;还有李悝、吴起、西门豹等名臣;吴起、乐羊制其兵;[4]各司其职,文武相济,魏国大治,开疆拓土,盛极一时。魏武侯继承了基业,老臣还在,但控制无道,导致人才流失。他任公叔痤疮为相,还听了公叔痤疮的诽谤,怀疑吴起,吴起害怕逃到楚国,然后失去了。对礼贤下士来说,吸引人才就更不可能了。因此,在武侯之世,文侯时“贤人是礼,中国人称仁,上下和谐”的局面已不复存在。
[img]131250[/img]
就在魏武侯继位后不久,有一天,魏武侯和大臣们巡游西河前线,感慨道:“河山这么陡,边防不是很坚固吗?”这时,魏武侯周围的一位大臣迅速附和道:“是的!晋国有这座雄山,统治了一百年。如果君侯修明政治,我们必须统治世界!”
吴起回答说:“我们君主的话,是危国言论;可是你又来附和了,这就更危险了。”
武侯愤怒地说:“你这么说是什么原因?”
吴起回答说:“河山险是不可靠的,霸权从来没有在河山险中产生过。过去三苗居住的地方,左边是彭蠡湖,右边是洞庭湖,岐山居其北,衡山居其南。虽然这些天险依靠,但政事却治理不好,结果大禹赶走了他们。夏杰的国家,左边是天门山北麓,右边是天溪山南部,庐山和宜山在二山北部,伊水和洛水流经其南部。有这样的天险,却没有治理好国政,结果被汤破了。商纣国,左边有孟门山,右边有漳水和阜水,前面对黄河,后面靠山。虽然有这样的天险,但国家治理不好,被周武王讨伐。此外,你还亲自带领我们占领和占领了多少城市和城市。这些城市的墙壁不高,人也不多。然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们的政治腐败吗?从这个角度来看,依靠陡峭的地形,怎样才能实现霸权呢?”
武侯说:“好吧,我今天终于听到了明哲的政治理论!西河的政务,都托付给你了。”
[img]131251[/img]
君臣之间简单的问候,其实已经说明了魏武侯的治国方略与其父有本质的不同。
吴起的话描述了夏商两代衰落的原因。但是大家都知道,吴起下一天不会好起来的。魏武侯改变了文侯任人唯贤的原则,回到了任人唯亲、任人唯贵的老路,让政治上虚腐的田文为相。魏国四面开阔,千里开阔。吴起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田文只是出身高贵。他认为,如果他有一个高贵的家庭背景,他可以成名并呼吁英雄。不幸的是,关注家庭血统的春秋时期已成为历史。田文本人也承认,在领导三军、鼓阵成列、治理四境、教训万民、丰富府库、改变习俗等方面,都不如吴起。魏武侯用他,是他出身显贵。吴起出生不好,自然不能号召天下人。
然而,这种任人唯亲、任人唯贵的不成文规定最终成为魏国的国策。吴起、公孙鞅、范菊等人才最终离开魏国。
魏武侯是如何任用人才的?为什么贤才离开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