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魏武侯在战略上过于盲目,魏建立了多少敌人?

轶事典故:四面树敌

魏武侯的战略眼光没有父亲那么清晰,最大的表现就是战略上的盲目。魏文侯体现的是全局指挥,魏武侯所能做的就是独立,远不如父亲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雄才大略。

战国初期,魏武侯犯下了许多战略错误,不仅仅是放弃赵国联盟的可能性。

秦:秦是魏的宿敌。魏家还在晋怀抱孕的时候,双方经常因为封地与秦接壤而大打出手。最著名的是前594年辅氏之战。当时令狐文子魏颗打败秦军,生俘秦将杜回。从那以后,秦魏两家多次交手,一直持续到春秋末期。

魏文侯成为晋国执政时,魏氏就像吃了兴奋剂,实力急剧扩大,三晋多次攻打秦国。特别是著名将军吴起上任后,秦国人吃了不少苦头。

[img]131225[/img]

然而,魏武侯即位后,他逐渐对吴起漠不关心。在田文、叔叔痤疮等人的排斥下,吴起恐为所图,另谋高就,投奔楚悼王。秦国人终于有了一些喘气的机会。

秦国死后,幼子昌继位,赵昌之母(史称小主夫人)监国,与秦国贵族矛盾重重,国家动荡不安。这让魏武侯想起了投奔自己门下的秦国公子师西(一名连)。师西本是秦灵公的王子。秦灵公死后,叔叔悼子乘公子连年幼,夺位自立,为秦简公。按说师息本应是秦国名正言顺的国主。魏武侯会见师西,提议帮他回国,坐上秦君的宝座。这样魏国便在秦国建立了亲魏势力,对魏武侯争衡天下可以减轻很多压力。但睿智的师息不会看不出魏武侯的意图,婉言拒绝了魏武侯的好意。师西颇有野心,绝不甘心做魏国人的傀儡,况秦、魏还是世仇。最后,前385年,师息潜入秦国,秦国贵族发动政变,废秦出公,迎立师息为君,为秦献公。

秦献公即位后,他不想报答魏国人的善良。相反,他向魏国人学习,用魏国的政治制度建设秦国。短短几年,秦国摆脱了被魏国人追赶和殴打的尴尬境地,潜心改变了自己的心态。封建改革的热潮正在关中大地展开。

楚国:楚国在春秋时期与晋国势同水火。在六卿治晋的漫长岁月里,晋国六卿为了生存,不断改革,开创县制。三家灭智后,三晋求同存异,迅速将战火从国内烧到国外。这时,人们发现楚国已经落后于内乱之灾。当三晋将扩张的矛头对准楚国时,楚国输得一败涂地。在魏文侯的领导下,三晋多次进入淮泗流域,占领了楚国北部的大片土地。即使他们向三晋寻求和平,他们也必须找到秦国、齐国和其他国家进行和解。这真是时代的变迁,没想到曾经能与晋国争霸的强国现在如此不堪一击!

[img]131226[/img]

楚悼王意识到楚国的落后,希望得到贤人的帮助,却很难找到。这时,魏武侯听了公叔痤疮的诽谤,排斥了吴起,导致吴起投奔楚国。楚悼王得到吴起,立即以国政委托吴起。恐怕吴起不能下令,直接封吴起为令尹(楚国的令尹相当于晋国的正卿,集军政权力于一体)。吴起得到了楚悼王国士的同样礼遇,全心全意地为楚国改进国策,开拓领土。这样,魏与楚之间的距离就拉近了。

齐国:齐国末代国君齐康公是权臣陈和所立,只是田(陈)家族在齐国获得利益的辅助工具。看着时机逐渐成熟,陈和想象着三晋,像葫芦一样画瓢。毕竟可田(陈)氏不如魏氏、赵氏轩赫,去周王室取封不一定成功。陈和于是派人给魏武侯送礼,说好话,请魏武侯帮忙处理齐国君权问题。魏武侯心想:如果帮陈和讨封,田(陈)和必然亲魏国,甚至操纵齐国朝政,何乐而不为?

前386年,在魏武侯的争夺下,陈和被封为陈(田)侯。因为它建在齐国的土地上,所以历史书也被称为齐侯。田齐立国,与吕齐侯同时存在。陈占据了齐国的大部分领土,齐军只留下了一个可怜的小封地。直到前379年,齐康公去世,田齐诸侯才完全取消了旧齐的最后一片领土,理由是吕没有继承人。

[img]131227[/img]

魏武侯想借此机会控制齐国的政府,但陈和是在等闲人吗?一个新兴的齐国成立了,充满了活力。32年后的前354年,齐军围着魏救赵,打破了魏统一三晋的梦想。45年后的前341年,齐军在马陵战役中击败了魏军,成为魏衰落的起点。田(陈)和孙子齐成为魏霸权的终结者。

霸权迷茫:经过魏武侯十几年的战斗,魏国人面临着四面受敌的困境,只觉得很难,没有意识到危险的到来。魏武侯认为,魏完全有能力巩固自己的霸权,可以长期以一个国家的力量统治中原。然而,魏武侯死后,魏的霸权仍然受到周边大国的强烈挑战。齐、楚、秦、赵都在潜移默化地渗透着魏的霸权。虽然魏武侯(甚至他的儿子魏惠王)在他执政期间发动了许多战争,但他没有取得重大的实质性战略进展。相反,他对诸侯怀恨在心。最后,在魏惠王时代,魏国在各大国的攻击下,国力衰竭,彻底衰落,从此再也没有恢复过来。


魏武侯在战略上过于盲目,魏建立了多少敌人?魏武侯在战略上过于盲目,魏建立了多少敌人?

,

  • 三国典韦简介 曹操帐下的第一猛将典韦生平
  • 典韦(?-197年),陈留己吾(今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己武村)人。东汉末年,曹操部将军身材魁梧,体力过硬。他属于张淼,后来又...

  • 信陵君:最虚荣富二代如何让魏国提前灭亡?
  • 国家对他来说只是一件玩物。在他看来,他的声誉比国家利益更重要。虽然从总体趋势来看,魏国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但新陵君愚...

  • 解密:魏国大忠臣蒋济为何断送曹魏江山?
  • 他是曹魏的一位伟大谋臣。陈寿说他的策略不亚于荀攸。他也是一位勇敢而直言不讳的忠诚大臣。曹丕称他“兼资文武,慷慨大方”、...

  • 李悝是哪个时期的人物?李悝的变法是否成功
  • 李悝是著名的法学家和改革家。李悝是战国时期魏国人,受到魏文侯的重用后,李悝开始了变法。李悝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在变法的...

  • 三国曹魏大将于禁:因被俘被魏文帝曹丕羞辱致死
  • 将军战死战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成全名节,“马革裹尸还”更是一种英勇与英雄。当然,一个战士也希望能建功立业,受赏封侯,终身...

  • 魏惠王简介 战国时期魏国霸主庸君魏惠王
  • 魏惠王,公元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魏武侯子,魏武侯子,魏武侯子。魏国即位时是鼎盛时期,但在未来的战争中,它被齐国击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