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130933[/img]
人物争议
由于孔子的一句话,卫灵公在历史上被人为抹黑,而这句话又被记录在《论语》中。孔子靠近花甲的年龄适卫,但灵公和他的“奉粟六万”却没用。孔子虽然知道卫灵公不能用自己,但还是能看出他的优缺点。《论语》中季康子问孔子,大家都说卫灵公无道(好淫,让南子参政),但“丈夫如此,奚而不丧?老夫子点评道:“灵公手下的仲叔、朱佗、王孙贾等大臣,被安排到最合适的位置,人尽其用,国家怎么会出问题?但人们往往断章取义,以至于大多数人都记得前一句“无道”的评价,却忽略了后面孔子的赞美。孔子这段话是对季康子说的。季康子的父亲季桓子当时接受了齐国的女性音乐。孔子知道这件事后,意识到鲁国从此会昏昏欲睡,于是离开鲁国,离开前唱了一首歌。大意是指责季桓子的错误。季桓子知道后非常后悔。临死前,他对儿子季康子说,以后一定要请孔子回来重用。但季康子虽然请回孔子,但由于下人的劝诫,也未能使用孔子(见《史记》记载)。孔子先抑后扬评价卫灵公这段话,可能是暗示季康子,我知道你不能用我,但要管好你的领土,记得近贤臣啊。
[img]130934[/img]
根据《左传》,卫灵公是君侯一代的佼佼者,而根据孔子的家语,卫灵公也不是昏君,他任人唯贤(按:渠牟即弥牟,即弥子瑕,是晋灵公的普通弟弟后,封于弥,于是封邑为氏,其长于灵公二三十岁,在晋曾为司马、寅大夫,晋顷公卒后为将军,封于渠,故又称渠牟,死后为文子。他的后卫和晋交恶,倒向齐国,但灵公仍然对渠牟“爱而放之”,因为他的“智足治千乘,信足守之”),他的国家没有游放之士,他的国家也有“有大事就起而治之,无事就退而容贤”的谦虚君子,而灵公则因大臣出走而“郊舍三天,琴瑟不御”。据《孔子家语·贤君第十三》记载,在鲁哀公问“今天的君,谁是最贤”时,孔子自己也对说:“丘未之见也是,还有卫灵公乎?评价不高。这样的君侯,人们只记得孔子说他无道,也挺冤枉的。
魏灵公一生有哪些争议?孔子是怎么评价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