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时期参加了对明朝边境和朝鲜的攻击。清军入关时,作为清军前锋,随多尔根入关。顺治元年(1644年)封硕英亲王。靖远将军沿长城进陕西,从陕西出河南、湖广、江西,屡败李自成,杀刘宗敏,俘获宋献策。顺治五年(1648年),以平西大将军督师征服姜镶在大同的叛乱。顺治六年(1649年)要求封叔王,被摄政王多尔根拒绝。多尔根死后,企图摄政,被斩爵幽禁赐死。
主要成就
军事成就
曾与皇太极一起进入长城,占领遵化等河北重地,并带领大军直接进入北京。纵掠京畿道地区,56战皆捷。
顺治第一年(1644年),阿济格在山海关战役中大败李自成大顺军,摄政王多尔琏。后来,他从山西进入陕西,追逐李自成的大顺军到湖广。第二年,他逮捕了李自成的将军刘宗敏和军师宋,并招募了10万名明军将领和兵马,占领了63个城市。
[img]128608[/img]
拥护多尔衮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八,皇太极崩溃,清政权围绕王位继承展开了一场争权夺利的斗争。阿济格和豫亲王多铎劝瑞亲王多尔根为帝位,多尔根犹豫不决。在两黄、两红、两蓝六旗不支持的情况下,多尔根自力更生的条件还不成熟,阻力来自两黄旗原皇太极手下的亲信大臣。最后,多尔滢最终决定由皇太极的第九个儿子,福临即帝位,年仅六岁。
王权争夺
顺治七年(1650年)冬天,多尔根带领阿济格外围猎。年底,多尔根病危,自知不起,独自召阿济格秘密讨论后事。多尔根死后,阿济格想当摄政王,偷偷派人叫他儿子劳亲,让他多带兵,告诉劳亲不要把多尔根的病死和调兵告诉王者。
与此同时,阿济格再次威胁多尔珺所管的两个白旗大臣附己,被拒绝后再以兵相威胁。于是,两白旗大臣决定“以皇帝为生”,并向郑亲王济尔哈朗告发阿济格乘丧欲谋夺政。刚林,一个跟随多尔根狩猎的大学生,已经意识到阿济格的意图,率先独自“骑马”,日夜疾驰700英里到达首都,告诉他这件事。清廷立即关闭九门,在阿济格回京的唯一途径德胜门外派出重兵,以防发生意外。
很快,多尔根棺材车回到了北京。当他到达石门时,阿济格与他的儿子们亲和,让他的下属们大张旗帜,环绕葬礼。顺治皇帝带领国王和大臣们在德胜门外迎接棺材车,阿济格的父子们坐在首位。济尔哈朗看到阿济格戴着刀,行动恶意,派兵密切监视,并将其追随300人,从而粉碎了阿济格的军事变革计划,避免了可能的动荡。
[img]128609[/img]
人物评价
总评
阿济格可谓杀敌英勇,战绩显赫,为清初平定江山做出了巨大贡献。当摄政王多尔根病重时,阿济格因参与秘密谋杀而被禁止继承摄政王位。阿济格的家人和手下都参与了犯罪,很多人被处死、抄家、鞭责、革职,从而引发了一场大狱之灾。阿济格最终被顺治皇帝赐死。这也是阿济格头脑简单,性格暴虐,待人狂妄造成的,所以后人评价英亲王阿济格“抄袭少谋”。
历代评价
顺治帝:“王和行间将士驰驱跋涉,悬崖峻岭,深江大河,万有余里,辛勤劳动。” "运筹决胜,毛着勋庸。"
日本商人国田兵右卫门等。:“九王子的哥哥叫哈图鲁王子(也就是巴图鲁王子,满语叫“英亲王”),他也是君王的叔叔。听说是个粗野的人,考虑问题粗率,从不问政务。看起来年近五十岁,麻脸,身材魁梧,眼神令人望而生畏。为人剽窃,在战争中,攻城陷阵,无往不胜,大明与鞑靼战争时,屡建军功。在攻占内城时,城里乞求投降,尽管君王已下令宽恕,但哈图鲁王子仍然不同意,杀死了许多人。因为这个错误,他被罚回收了几个领地。然而,出于忠诚,他明白国法是国家制定的,必须严格遵守。他从不抱怨这种惩罚。”
谈迁:“英王敢战气如虎,胡床解甲罗歌舞。帝第斜管鹊旁,妖仆尽隶仙韶部春复春,周日召沉情亲。突如其来的太阳藏在西山脚下,高冢祁连宿草新。”
乾隆皇帝:“英国王阿济格不纯洁,追流贼,谎报自己死了,擅长沿边索马,并委托巡抚做生意。虽然之前也有微功,但还不足以抵制自己的罪行,废爵自己拿走。”
后人对阿济格的评价如何?阿济格的成就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