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天命五年(1620年),封为和硕额真,旋封贝勒,统一白旗。崇德元年(1636年),被称为豫亲王。崇德六年(1641年),参加松锦大战,取得了巨大的胜利。顺治元年(1644年),定国将军从多尔根入关,击败李自成军。旋挥师破扬州,杀史可法;下江南,俘获南明弘光帝朱由松,晋和硕德豫亲王。三月十八日,顺治六年(1649年),多铎染天花死亡,年仅三十六岁,头衔“通”。乾隆年间诏配太庙。乾隆皇帝称其为“开国诸王战功最高”。
主要成就
生擒承畴
崇德六年(1641年)九月,皇太极回到盛京,留下多铎攻城。洪承类突破失败。十月,洪承类战败,明兵不能回城,多半降清。
崇德七年(1642年)一月,洪承类听说朝廷援军赶到,又派6000人马出城夜袭,被清军打败。败兵想退城,但洪承类见后有追兵,竟下令关城门,因此大部分败兵被歼灭,其余逃往杏山,后来被伏击全部歼灭。洪承类不敢再战,朝廷援军也不敢前来,因为他们害怕清军。就这样,松山被围困了半年,城里的粮食都耗尽了。松山副将夏承德敲打清军,并愿意将儿子夏舒作为人质约降。
三月,多铎破松山城,俘获洪承类。松山失守,锦州明军孤立无助,守将祖大寿投降,清军大获全胜。从此,在山海关之外,宁远只剩下一座孤城,北京的门户也失去了屏蔽。 多铎积极参加锦州围城、高桥设伏、松山破袭。由于他出色的战功,他被封为豫郡王,并逐渐恢复了他在清朝皇室和八旗军的地位。
[img]128586[/img]
击灭大顺
清军恢复北京后,李自成为逆转山西、河南大顺军的衰落。自10月12日起,他反击了河南省怀庆(今河南省沁阳市),连克济源、孟县在柏香镇击败了清军。[5]多尔根听到这个消息,渴望南下攻击南明洪光政权的多多转向西部,首先解决怀庆的围攻,然后从河南渡过黄河,与英国王阿济格形成南北攻击,两名清军同时攻击大顺军。
12月15日,多铎部进攻陕州(今河南三门峡西部),在灵宝击败大顺军后,往往潼关。听到这个消息后,李自成迅速率兵转身赶往潼关。为了保证这场战斗的胜利,多铎通过山西浦州(今山西永济市西北部)增加了山额真阿山、马喇希等部门援助潼关清军,并调来红衣大炮加强装备。
在顺治二年(1645年)正月,多铎率领的南路军在潼关大败大顺军。与此同时,英王阿济格率领北路军也一路过关斩将,势如破竹,与多铎会师西安指日可待。南北受敌的李自成弃西安南逃,出蓝田,走商州(今陕西商县),转战湖广地区。五月十七日,在湘鄂赣交界处湖北省通城县九宫山玄帝庙拜神时,李自成被当地村民杀害,大顺政权至此灭亡。
[img]128587[/img]
勘定南方
扬州是长江以北的重要城镇,也是弘光朝廷所在地南京的门户。从顺治第一年(1644年)5月开始,史可法就开始以扬州为中心的防御。顺治第二年(1645年)第一个月,多铎率领军队征服潼关,破陕局已经确定,于是奉政王多尔根的命令转兵东南,兵锋直接指向南明。
5月20日晚,扬州城破,史可法自杀不死,被大家拥下城楼,大喊:“我的史督师也!”被俘。多铎劝他:“以前请书,先生不从。现在忠义已成,当重任,为我收拾江南。但史可法说:“城亡,我意已决,即碎尸万段,甘如其乐,但扬州百万生灵不能杀!一年四十五岁后,就壮烈地就义了。总兵刘肇基、骁将马应魁、幕僚何刚、炮队专家陈于阶等都被杀。
随后,多铎率领清军渡过长江,克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弘光帝去芜湖旅游。5月15日,南明大臣向南京投降清兵;5月22日,红光帝被俘,被送往北京处死。红光帝在位仅一年,即灭亡。南京失陷后,杭州的鹿王朱昌(1645年)、应天威宗太子王之明(1645年)、福州益王朱慈(1645)、桂林靖江王朱亨嘉(1645年)等监国政权相继建立,只是昙花一现,几天就结束了。江南省在平定江浙后建立,在那里的秩序迅速稳定。
[img]128588[/img]
征讨蒙古
蒙古苏尼特部腾机思、腾机特等在顺治三年(1646年)叛逃喀尔喀,反出清廷。
五月,顺治帝命多铎为扬威大将军,与承泽郡王硕塞同行,在克鲁伦河集外藩蒙古兵,追剿苏尼特部。十月大胜回朝。
多铎一生战功彪炳,他到底取得了什么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