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夺门之变非常感兴趣的朋友们,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祁镇仅凭1000多人就夺回了王位。为什么朱祁钰对“夺门之变”毫无抵抗力?
景泰元年(1450年),在土木堡战败被俘的明英宗返回大明。虽然被明朝宗朱祁钰视为“皇帝”,但却被囚禁在南宫七年。七年后,景泰皇帝朱祁钰病重。石亨、张、曹吉祥、徐有贞等发动了“夺门之变”。只有1000多人帮助朱祁镇夺回了王位。
[img]126390[/img]
“夺门之变”始末,一场几乎没有流血的政变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明朝宗朱祁钰病重。当王子朱见济早逝时,朱祁钰没有其他儿子,也没有明确储君的位置。皇帝病重,储君未定,导致朝野上下浮动。在这种背景下,一些有爱心的人开始采取行动。
作为明朝的近臣,太子太师、武清侯石亨看到皇帝病重,立即派人去找中国军方都督府右都督张和宦官曹吉祥,对他们说:“现在皇帝病重,如果有意外,没有王子,现在讨论王子,但这是一个官员,新王位,和我有什么关系?”你我最好利用这个机会请太上皇帝复位,这不是一个无与伦比的贡献吗?”
对于石亨的建议,张伟和曹吉祥立即同意,经过仔细讨论,三人决定分开行事。其中,曹吉祥进宫见孙太后,得到了孙太后对复辟的支持;石亨和张伟跑去与太常寺正清徐斌讨论。听了他们的意图后,徐斌说,虽然他太老了,不能参与这件事,但他向两人推荐了左副首都徐友珍。
石亨、张有遂连夜找到徐有贞。徐有贞立即同意了他们的提议,甚至在晚上观看天象占卜,说这件事很有前途,于是三人又详细规划了一下,决定在正月十六日晚上开始。
正月十六日晚,徐有贞暗访右都御史杨山、靖远伯王吉。他们都表示愿意以死报答太上皇帝。当时,70多岁的王吉不仅亲自穿着盔甲上马,还带着儿子和孙子。后来,他遇到了石亨的侄子和曹吉祥的侄子。张伟以瓦片扰乱边缘、保护首都安全的名义,动员了大队的官兵。与石亨等人见面后,大队的人涌向皇城。
虽然皇城晚上关门,但皇宫门钥匙掌握在石亨手中,所以1000多人的团队,成功从长安门进入皇城,虽然皇宫守军对旅很奇怪,但由于石亨和其他人的身份,没有人敢阻止,所以人们成功到达南宫,撞倒南宫墙后,涌入南宫。
在南宫,在烛光夜读书的朱祁镇突然看到大队涌入。他以为是弟弟派人去杀自己,不禁惊慌失措。直到涌入的人在他面前倒在地,朱祁镇才恢复过来,问:“你等我复位吗?”
[img]126391[/img]
在了解了石亨和其他人的意图后,朱祁镇在人群的包围下直奔大内。看到这样一个大队被杀,东华门的士兵想阻止他们,但在朱祁镇展示了他的皇帝身份后,士兵们不得不低头放手。于是,所有的士兵都进入了大内,把朱祁镇扶上了奉天殿的皇帝宝座。看到天空微亮,石亨立即敲响钟鼓,召集大臣们早朝。
大臣们早就收到了明朝宗今天临朝的消息。然而,当他们来到奉天殿时,他们惊讶地发现皇帝的宝座已经改变了主人。在大臣们发现真相之前,徐有贞喊道:“太上帝复辟了!”朱祁镇立即宣布:“景泰皇帝病得很重,大臣们欢迎我复位,你们仍然履行自己的职责。”。大臣们看到这一点,不得不跪下来参观。
与此同时,准备临朝的朱祁钰在乾清宫梳洗,突然听到奉天殿撞钟鼓,疑惑地问:“是于谦吗?”就在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回答的时候,宦官兴安回奏说是太上皇复位。景泰皇帝朱祁钰甚至说了三个“好”字,然后喘了几口气,又躺在床上接受了这个现实。
兵不血刃的政变,至此正式结束,被囚禁七年的朱祁镇,就这样兵不血刃夺回了皇位。
面对朱祁镇的政变复辟,为什么朱祁钰没有抵抗力?
纵观历代政变,就政变成功的简单性而言,“夺门之变”绝对可以名列前茅。事实上,朱祁镇被囚禁在南宫后,朱祁钰并非毫无防备。他不仅严格封锁了南宫,而且只通过小洞把食物递进去,还派了金衣卫严格照顾,甚至砍伐了南宫周围的所有树木,以防止部长秘密接触朱祁镇。
那为什么朱祁钰对“夺门之变”毫无反击之力呢?
[img]126392[/img]
1、参与者身份特殊,政变过程极其顺利。虽然“夺门之变”的参与者并不多,但主要成员的身份却极其特殊,正因为如此,政变才极其顺利。其中,武清侯石亨不仅受到朱祁钰的青睐,也是武将集团的领导人之一,直接控制着皇城的钥匙;右都督张伟直接负责京营,可以就近调兵入宫;虽然靖远伯王吉已经致仕,但他曾奉命守卫南宫,监视太上皇帝朱祁镇。@ 其兄弟孙继宗、弟弟孙显宗也带领子婿、家奴等43人参加了这次政变,因为孙太后同意了这次政变。
在这些人的密切合作下,虽然只有1000多人参与了政变,但足以确保太上皇帝朱祁镇顺利从南宫接出。此后,凭借朱祁镇太上皇的身份和孙太后的首肯,这些人足以在皇宫里畅通无阻,然后顺利抵达奉天殿。在此期间,朱祁钰根本没有反应,甚至没有得到政变的消息。
2、朱祁钰膝下无子,皇位回归英宗。由于朱见济王子早逝,明朝朱祁钰王位没有其他儿子,百年后王位传承无非三个结果:一是上任皇帝,现任太上皇帝朱祁镇;二是废太子朱见深,即太上皇帝朱祁镇的儿子;第三,其他外国藩王。
然而,从法律和朝廷礼制的角度来看,外国藩王继承王位的可能性很小。皇位回归英宗几乎是众所周知的,甚至连于谦当时也支持朱见深的复立。这样,当皇帝病重,储君未立时,朝臣们在心理上完全可以接受朱祁镇的复辟。
3、自景泰朝臣分化以来,明英宗不乏支持者。景泰大臣的分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次从对朱祁镇的态度来看,朱祁钰继承皇位后,曾派右都御史杨善、工部侍郎赵荣率人出使瓦拉,而杨善、赵荣则在没有圣旨的情况下,将明英宗迎回来,可见朱祁镇虽然因“土木兵败”声誉大损,但朝中仍不乏支持者,杨善、许彬就是其中之一。
第二次是因为皇储事件的改立。在孙太后同意朱祁钰即位之前,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是王子。自然,她想把王位留在明英宗的脉搏中。随着王位的巩固,朱祁钰不想把王位传回英宗的脉搏。因此,在景泰三年(1452年),她毫不犹豫地通过贿赂朝臣获得支持,从而废除了朱见深,并将儿子朱见济改为王储。
[img]126393[/img]
第三次起源于代宗病重立储。前面说过,由于朱祁钰的儿子朱见济早逝,没有其他儿子,当他病得很重时,储君的位置是空的。结果,储朝臣再次分化。其中,大学士王文、宦官王成等意图设立向王朱瞻世子,而礼部尚书王志、礼部尚书胡志等,包括兵部尚书于谦,更倾向于复立朱见深。
@ 由于“土木堡之变”中武将功勋集团损失惨重,于谦等文臣在“北京保卫战”中的出色表现,导致景泰朝以来以文御武、文强武弱的局面。武将集团对此极为不满,这也是石亨虽然深受明朝宗的青睐,但仍参与政变的原因。
@ 正是因为政变过程极其顺利,朝臣分化严重。此外,英宗复辟符合法律和礼仪制度。因此,当朝中大臣发现政变后,虽然有一段时间感到惊讶,但在朱祁镇做出口头承诺后,大臣们仍然担任原职务,他们很快就接受了这一现实。
朱祁钰夺门时做了什么? 为什么朱祁钰没有任何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