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周泰是谁?为什么他能入选三国24名将军?

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人。吴国武将三国时期。整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解释一下,快来看看吧。

作为东吴的创始人,孙权在中国历史上相当出名。而且受他的影响,跟在他身边帮他打天下的能臣也变得非常有名。其中,曾经频繁出现在孙权身边的周泰作为保镖的名气,可以算是比孙权身边的其他能臣更大了。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周泰这个人的综合能力高于其他能臣。要知道,连孙权本人都知道周泰是个不善于策划的人。即便如此,孙权还是把重任委托给了他。那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反复取得战功,引起君主的重视

[img]125638[/img]

为了找出原因,我们必须从周泰是如何来到孙权的。起初,周泰并没有跟随孙权,而是一直在为孙权的哥哥孙策效力。后来,由于战功赫赫,周泰引起了孙权的注意,孙权与孙策商量后,便把周泰带到了自己身边。从此,一直跟随孙策南征北战的周泰,开始了为孙权效力的职业生涯。由此可见,孙策真的很宠爱孙权的弟弟,而周泰在带兵打仗方面确实有一些真本事。但与战略规划相比,周泰更擅长武力攻击。

虽然周泰受到孙权的重视,但与孙权手下的老臣相比,他刚到孙权手下的时候只能算是新人。假如他没有在这群人面前好好露出一手,那肯定是没有办法说服公众的。即使有孙权的维护,估计他的生活也不会特别舒适。但别担心,周泰这个人的运气还是挺好的。当他第一次加入孙权时,他展示了自己的技能来拯救孙权的生命。甚至可以说,如果当时没有周泰的绝望保护,孙权估计将被从三国英雄名单中删除。

幸运的是,孙权的提拔终于流传了千古

当时正值周泰向孙权报道之初,偏偏赶上孙权攻打六县山贼。虽然孙权平时很谨慎,但这次他犯了一个非常致命的错误——在不熟悉对方具体情况的前提下,他没有做任何防御工作。结果,当兵力远胜他们的山贼冲过来包围孙权的军队时,孙权和他周围的一些原兵将都惊呆了。看到自己这边的情况完全好于孙权那边的山贼,冲锋的势头变得更加猛烈。甚至有几个山贼可以追孙权乱砍,有很大的势头把孙权置于死地。

就在孙权即将招架的时候,周泰像天神一样挡在他面前。他不仅击退了攻击他的山贼,还呼吁孙权带来的士兵们保护孙权。尽管周泰在随后的战斗中受了重伤,但他甚至在风暴过后晕倒了很长时间。但他真的保护了孙权,可以算是和孙权有过生活友谊的将军。当然,孙权以后更看重周泰了。他不仅被提升为官员,还被提高了工资,甚至让他享受到当时官职无法享受的其他更高层次的待遇。要知道,这在当时确实违反了孙权领导军队的相关制度,足以看出孙权有多宠爱周泰。

[img]125639[/img]

之后,周泰多次拼命保护孙权,并在孙权的指挥下立下了赫赫战功。尽管孙权知道周泰更擅长逞匹夫之勇,但他仍然愿意把重任委托给他。当然,知道这种情况的人自然不会反对,但不知道原因的人可能会公开表示不满。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如果解决不当,很可能会严重影响未来的作战效率和军队团结。幸运的是,每次出现这种情况,孙权都会命令周泰脱掉衣服,并指着他身上的伤痕让他一个个介绍出处。之后,没有人对孙权的安排感到不服气。

由此可见,孙权之在知道周泰不善于策划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委以重任。除了真诚欣赏对方的成分,他还感激周泰多次救命之恩。而且周泰虽然不善于策划,但可以严格按照孙权下达的指示领兵作战。也就是说,在孙权看来,不懂计划根本不是什么大问题。毕竟有他这个领导可以动脑子做事,周泰只需要严格按照他的指示冲锋陷阵即可。就这样,配合默契的二人终于在三国时期杀出了威名。@ 我们还是要夸孙权有识人的才能!


周泰是谁?为什么他能入选三国24名将军?周泰是谁?为什么他能入选三国24名将军?

,,,,,

  • 秦朗作为曹操的继子,曾经破坏了鲜卑十万的铁骑权
  • 在《三国演义》第102回中,出现了一个名叫秦朗的人物。在小说中,他称这个人为魏国的前将军,并带领军队与司马懿一起与诸葛亮...

  • 解密:为什么三国著名谋士徐舒进曹营一言不发?
  • 三国时期,天下大乱。 英雄招聘人才,志士选择明主,这有点像现在一些单位的双向选择。 好处是打破铁饭碗,有前途。显然,徐...

  • 蒋琬简介 蜀汉治理政治事务的最高负责人蒋琏生平
  • 蒋琬(?—246年),汉族,零陵湘乡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当刘备第一次进入蜀国时,他被任命为广都长。后来,不理政事激怒...

  • 三国唯一的战神父子:孙坚和孙策驰骋江东
  • 乱世三国时期,英勇的战神很多,但战神有多短命,吕布死了。关羽、张飞等人虽然有后代,但后代与前辈的武力值相比打折太多,...

  • 凌统简介 三国时期,东吴顶梁柱偏将军凌统生活
  • 凌统(189-237,一说217),吴郡余杭(今浙江余杭)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凌操之子,名气少,为人有国士之风,在多次战役中表...

  • 揭秘:曹操为什么不选曹植作为魏国的继承人?
  • 曹操下密令询问一些重臣的意见,以便册立太子。崔燕于是公开回答:“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