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身材高大强壮,善于骑射,熟悉兵法,征战各地常立大功。才华与陈留桓王拓跋虔相等,但智谋却超过了他。拓跋健先后率军打败大夏皇帝赫连昌,攻打北燕建德,攻打北燕和龙,平息西河胡人叛乱,北伐柔和,威震漠北。在北魏消灭北凉政权的过程中,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众将中排名第一。后来打败了南凉和北凉的残余势力。拓跋健死于太平真君二年(441年),死于庄名。
人物生平
智勇双全
拓跋健是明元帝拓跋嗣的儿子,也是太武帝拓跋韬的异母弟弟。泰昌七年(422年)4月初二,被授予永昌王称号,加任抚军将军。 拓跋身材高大强壮,擅长射箭和骑马,熟悉兵法,到处战斗,经常做出巨大贡献。他的才华和陈留桓王拓跋虔诚相当,但他的智慧超过了他。
[img]123873[/img]
攻夏伐燕
拓跋健跟随哥哥太武帝打败了大夏皇帝赫连昌,向西攻打了木根山。延和元年(432年),太武帝派兵攻打北燕和龙,拓跋健攻打建德。
延和二年(433年)正月十五日,拓跋健率领诸军救助辽西。同年六月,太武帝派拓跋健和尚书左仆射安原督领诸军攻打和龙。
延和三年(434年)6月20日,拓跋健、司空长孙道生、侍中古毕督带领军队再次攻打和龙。收割它的庄稼,把它的人赶回去。
太延三年(437年)7月15日,拓跋健和长孙道生在西河讨伐叛乱的胡人白龙余党全部消灭。
征讨柔然
太武帝带兵到五原四年(438年),攻打柔然可汗吴提。乐平王拓跋丕、河东公何多罗督率15名将军出兵东路,拓跋健、宜都王穆寿督率15名将军从西路进军,太武帝从中路进军。到了浚稽山,太武帝又把中路军分成了两条路,陈留王拓跋崇拜大泽到涿邪山,而太武帝则从浚稽向北进入天山。军队登上西边的白阜山,在石头上刻字记录下它的行踪,最后因为没有发现柔和人的痕迹而回来。
[img]123874[/img]
后来,太武帝再次攻打柔然,越过涿邪山。太武帝返回时,诏令拓跋健在后面拦截,柔然追击1万名骑兵。拓跋健和几十名骑兵攻击他们,箭无虚发。所有的射击都随着弦的声音而倒下,所以他们撤退了。拓跋健的声音震动了沙漠的北部。
灭凉去世
太延五年(439年)7月20日,太武帝分别部署各种部队攻打北凉。拓跋健和尚书令刘杰监督各种军队,与常山王拓跋素两支军马齐头并进,成为先锋部队。8月初二,拓跋健缴获北凉牛马畜产20多万头。 九月,北凉国君沮渠牧郅投降北魏,北凉灭亡。拓跋健在消灭北凉的战斗中做出了最大的贡献。
太平真君元年(440年)4月29日,太武帝下令拓跋健等各军讨伐秃发保周。 7月3日,拓跋健前往番禾,打败秃发保周,秃发保周领兵逃跑。7月27日,秃发保周自杀,拓跋健将首级传到首都。8月29日,拓跋健降服了郁渠牧甘的弟弟郁渠。
九月十九日,太平真君二年(441年),拓跋健去世,并致富庄王。
拓跋健:明元帝拓跋嗣之子,征战各地常立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