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康熙帝在经济文化方面做了什么?

主要成就

经济

土地制度

康熙亲政后,宣布停止圈地,放宽垦荒地免税年限。康熙认为,“家给人足,后世济”,在继续采取轻赋薄赋、与民生息息的政策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和发展经济的措施。康熙皇帝废除了贵族圈附近京州县田地的特权,让土地与人民一起耕种;康熙在诏书中说:“自从后圈占用民间住房以来,它将永远停止。今年圈子里的人将被命令归还给人民。”

清初规定垦荒三年内免税,然后改为六年;康熙十二年(1673年)重申,新垦荒十年后征税。这一政策刺激了农民开垦荒地的积极性,迅速增加了耕地面积。对于原属于明朝宗室的农民耕地,康熙下令农民不必支付田地价格,而是像往常一样耕种。对于那些已经支付了“易价银”的人,他们可以从明年的常税中冲走。

蠲免钱粮

康熙秉承“藏富于民”的理念,在陕西、云、贵、川、粤等省20多个省区免钱粮、丁银、布赋,其中重大免费32次。并从康熙51年(1711年)开始,全国范围内普遍免除了世界钱粮。下令“凡遇免年,免业主七分租,户三分。“让租客也能得到好处。康熙皇帝在位61年间,清政府共免除了545次钱粮,免除了天下钱粮计银1.5亿两次。

[img]121868[/img]

固定丁银

康熙改革了按丁征丁税的方法。康熙51年(1712年),清廷决定以康熙50年(1711年)的丁税金额为定额,以后新增人丁不征收丁税,即所谓“繁荣时期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这样就固定了丁税额,实现了地丁合一。这种方法首先在康熙末年在广东、四川等省实施,雍正元年(1723年)后在各省普遍实施。

修治漕运

清初,黄河多次泛滥,经常在河南和安徽决口。后来,它改变了道路,与淮河合流。从苏北入海不仅影响了水运,而且使许多良田成为沙洲,严重威胁着国库收入和人民生活。对此,康熙帝曾将“三藩、河务、水运”作为当时的三件大事,并亲自书写成横幅,挂在宫中的大柱上。他选择金辅为河道总督,并委以治河专家陈黄的重任。经过十年(1677-1687年)的艰苦经营,黄河、淮河终于各归于故。永定河原名浑河,又称“小黄河”,流经北京附近时常被堵塞。康熙37年(1698年),清政府招募了10多万民夫,在芦沟桥附近的良乡到东安,挖掘了一条200里长的新河,使原来的卤水之地成为一片肥沃的良田。康熙亲自视察,将浑河改名为“永定河”,赋予永恒稳定的意义。

[img]121869[/img]

废除匠籍

清初,所有手工业工匠都有其他工匠身份。他们应按照政府规定服务,或支付班工匠的银服务。康熙39年(1700年),康熙下令将班工匠银并入田赋征收,使工匠摆脱个人控制,有利于促进手工业的发展。

文化

尊儒右文

康熙皇帝精通治国之术,统治一个幅员辽阔、汉族人多的国家。他不能依靠武力。他还必须实施文化治理,以吸引汉族人,尤其是汉族知识分子。

康熙强调兴礼教,在康熙十八年(1679年)下诏说:“盛治之世,余一余三。盖仓颉足而礼教兴,水旱无虞。比闻小民不知道积蓄,一逢歉岁,率导致流移。夫兴节俭化民,吃时用礼,只有良有司是赖。康熙从小就对儒家学说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认为“殊意义无穷,乐此不倦” 。康熙十六年(1677年)十二月,他明确宣布将统治与道教统一,以儒家理论(尤其是程朱理学)为治国之本。

他曾经举办过宏儒科博学,建立了南书房制度,亲自参观了曲阜的孔庙。康熙还组织编辑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佩文韵府》、《平行字》、《子史精华》、《朱子全书》、《清代统志》、《历史考试》、《数学细节》、《康熙永年历法》、《康熙皇宫全景图》等书籍、历法和地图。

[img]121870[/img]

注重西学

康熙对西方文化也很感兴趣。华传教士一直学习代数、几何、天文学、医学等知识。有学者指出,有才华的传教士受到皇帝的欣赏和重用,西方先进的科技也受到尊重和应用。在民间,民间和西方传教士可以相互交流,西方学习可以在社会上自由传播。他们还指出,康乾的系列书籍《古今书籍集成》和《四库全书》也包含了传入中国的西方科技。

康熙除了学习西方科技外,还将应用实践。最突出的成就是在发现原来的地图绘制方法相对落后后后,用科学的方法和西方仪器绘制全国地图。康熙还利用巡行和出兵的便利,实地测量,吸取经验。康熙46年(1707年),任命耶稣会士雷孝思、白晋、社德美、中国学者何国印、明安图等人走遍各省,利用当时最先进的经纬图、三角测量法、梯形投影技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实地测量,并在康熙57年(1718年)绘制成《康熙皇舆全景图》。李约瑟,英国人,也被称为当时亚洲所有地图中最好的,比当时所有欧洲地图都要好,更准确。

康熙皇帝常召耶稣会教士讲西方科学,并任命他为历政顾问,因改革明朝历法而编纂《康熙历法》。 康熙还以巡视的便利走访了民间有才之士,比如把在数学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梅毂成调到宫中深造。通过学习西方数学知识,中国古代数学再次受到重视。 然而,康熙不能将学习西方科学知识的个人行为转化为国家行为 。

宗教态度

康熙对宗教基本上是宽容的。除了笼络藏传佛教外,他还大致接受了基督宗教传教士的讲话。他还称赞道教白云观方丈王昌月,并依靠门。康熙也喜欢基督教。后来,康熙逐渐发现罗马教廷试图过多地干预中国文化传统和清朝政治,王子相信基督后,他开始抵制天主教,引发中国礼仪之争。

兴文字狱

康熙为了控制臣民,在思想上兴文字狱,共发生了11起文字狱案,著名的是《南山集》案。戴名世只同意方孝标对南明正名的看法,结果被斩首,家人朋友也被牵连为奴隶。还有朱方丹、亲政前鳌拜等顾命大臣制作的庄廷明史案。


康熙帝在经济文化方面做了什么?康熙帝在经济文化方面做了什么?

,,,,,,,

  • 史书上的纪晓岚:身材魁梧粗壮 每天吃肉数十斤
  • 在人们通常的印象中,纪晓岚既是一位文人,当然是一副文弱书生的形象,其实不然,记载中的纪氏却是一个身材魁伟的粗壮汉子。...

  • 出身卑微却是康熙最爱的人,其子被雍正虐杀
  • 飞上枝头 魏琳琅在历史上有一个真正的原型。那个人是康熙皇帝的好妃子。历史上的好妃子出生在辛人库。这种身份的人只能在宫里...

  • 顺治皇帝出家了 即使出家,顺治也会是花和尚吗?
  • 在《鹿鼎记》中,金庸说顺治皇帝出家了,康熙皇帝还派韦小宝去伺候。 那么顺治有出家吗? 当然,他没有出家门。 然而,关于他...

  • 荒唐的天王:洪秀全临死前的话让人哭笑不得
  • 1862年,曾国权率领10多万湘军精锐围困天平天国都城天京。经过激烈的战斗,到1863年底,湘军几乎突破了天京外的所有战略要地...

  • 文化学者曹溶的成就有哪些?主要作品有哪些
  • 通过了解曹溶生平简介得知,曹溶生于公元1613年,卒于公元1685年,享年72岁。在介绍曹溶生平简介的书籍中,都提到了曹溶的生...

  • 遏必隆简介 清朝时期,康熙皇帝的辅政大臣遏制了隆生
  • 遏必隆(?-1673年),牛虎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后金开国五大臣之额也是第十六子。顺治十八年(1661年),与索尼、鳌拜、苏克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