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陇西李氏的李耀。小时候很好学,特别擅长文辞。龙安元年(397年),段业自称凉州牧,李尧被授予效谷县令,后升为敦煌太守。隆安四年(400年),李耀自称将军、羌校尉、秦凉二州牧、凉公,改元庚子,建立西凉政权,以敦煌为都城,疆域广阔,西域广阔。义熙元年(405年),李耀改元建初,遣使奉表东晋,迁都酒泉,长期与北凉作战。13年(417年),李迅去世,享年67岁,后名武昭王,庙名太祖,葬于建世陵。李耀十一世孙唐玄宗李隆基追尊天宝二年(743年)为兴圣皇帝。
为政举措
政治
李耀建国后,以“一切都是草创的,仓库里没有盈利,所以息兵按甲,务农养士”为指导思想;在政治上,我们努力做到知人善任,积极接受建议,宽简执法,相信奖惩。他赦免了他的国家,号召因战争离开家乡的人回到家乡,重视农业桑树,并给予这些回到家乡的人优惠待遇和资助。很快,2300多万逃犯搬回敦煌。为统一河西,他还派重臣宋友东征凉州,西击玉门,均取得成功。随后,他实施了“寓兵于农”的措施,将大批军队开到玉门关、阳关等地屯田,广积粮作为东伐资本。 因此,敦煌战争破坏的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文化
李耀执政后,广开言路,重视儒家思想,珍惜人才,知人善任,积极振兴文化教育。在他统治的西凉,当时很多文人和名人都投靠他。当时著名的地理学家阿迪、经济学家宋友、教育学家刘耀都被李耀重用。一时间,他们聚集在敦煌,取得了突出的学术成就,形成了以敦煌为中心的“五凉文化”的繁荣时期。
[img]121313[/img]
教育
李耀曾经在南门外的水边修建了一座名为靖恭堂的宫殿,作为他与朝臣讨论政治和审查武器的地方。为了振兴文化教育,培养儒家思想,李耀建立了一所学校,增加了500名富裕家庭的学生。 [29] 并在各县设立五经博士,负责传授经学。文风一时兴起。
个人作品
总述
李耀一生“通涉经史,玩礼敦经”。尤其擅长文学,是五凉时期著名的作家。
《靖恭堂颂》、《述志赋》、《槐树赋》、《大酒容赋》等。除了《述志赋》,其他的都没有流传下来。
介绍
《述志赋》
凭借治理世界的天赋,在凉爽的最后一年,他受到了群雄的支持,所以他展示了霸主的宏伟计划。他没有血刃,坐在一个稳定千里的地方。他曾经认为,前凉的表现指日可成,河西十郡可以在短时间内统一。不久之后,南凉君主秃发檀香占领了姑臧,沮渠蒙逊的地盘逐渐扩大,于是李松写了《述志赋》。
[img]121314[/img]
《槐树赋》
西凉建国前,河右地区没有梓、槐、柏、漆等树木。前凉张军在位时,从秦龙那里种植,后来全部死亡。酒泉宫西北角有槐树生长。于是李耀把自己的感受寄托在《槐树赋》上,大意是感叹偏僻偏远的地方,而不是建立功业的地方。
《大酒容赋》
李耀曾命令梁中庸、刘彦明等人写文章。李耀觉得兵难频繁,时俗喧闹,于是写了《大酒容赋》,表达了一种宁静豁达的心态。
其他作品
李尧的前妻辛氏是同郡辛纳的女儿。她贞洁顺从,有妇德,但她很早就去世了。李尧亲自为她写了几十篇诗。
李耀在位期间取得了什么成就?他留下了什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