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锐好学,勇敢有才。初以皇孙,封琅琊郡王,先后治理密州、济州、博州。垂拱四年(688年),与父亲越王李贞等宗族元老一起,起兵反抗武则天执政,兵败被杀,改姓。神龙元年(705年),他恢复了姓氏、官爵和宗籍,并埋葬在昭陵。
[img]120185[/img]
人物生平
琅琊首义
李冲勤奋、勇敢、有才华,搬到了博州的刺史上。在四年(688年)的拱门上,黄国公李伪造了唐瑞宗李丹给李冲的圣旨:皇帝被武太后软禁,要求皇室为国王服务。李冲伪造了唐瑞宗李丹的圣旨,说皇太后将取代李的国家,建立武朝。通知李贞、纪王李慎、韩王李元嘉、霍王李元轨、鲁王李灵库等人,呼吁李唐宗室同时对抗武则天。
然而,在诸王同意共同起兵之前,李冲在博州(山东聊城)提前起兵,但只有他的父亲李贞回应。李冲有5000名士卒渡过黄河,进攻武水县。武水县令郭务友告诉魏州刺史。新县县长马玄素率领军队乘城,李冲攻击,趁风积薪焚烧城门,但风向相反。每个人都很沮丧。他的下属董元沉诵道:“烈火涅槃王与国家战争是叛乱。李冲杀了他,他的下属很害怕,所以他崩溃了。只有几十个男孩回到博州,被当关为孟青棒和吴希智杀害。
[img]120186[/img]
七日兵败
武则命令丘神积为清平道大总管讨伐。在天兵到来之前,李冲已经死了。起兵七天就输了。丘神积到达博州后,官员们穿着素衣来迎接他们。丘神积杀良冒功,破千余家,授予左金武卫将军。武则天下制削减了李贞和李冲父子的籍籍,改姓。李温以告发之功流放岭南。
恢复宗籍
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恢复了李贞父子的姓氏和族籍。开元五年(716年),唐玄宗将李贞、李冲改葬,陪葬在昭陵。
李冲:越王李贞长子,曾起兵反抗武则天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