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周瑜、鲁肃、吕蒙、鲁迅一直被认为是东吴四大都督。正是靠他们,孙权才能与曹操、刘备竞争,坐在东南。周瑜临死前向孙权推荐鲁肃代替自己。鲁肃还称赞吕蒙“非吴下阿蒙”。为什么吕蒙临死前不推荐鲁迅,而是推荐朱然接替自己?
[img]119241[/img]
我不得不说,孙权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他的父亲和兄弟为他开发了一个基础。他的先天条件比曹操和刘备要好得多。此外,孙权周围总是有人可以帮助他。周瑜和鲁肃在赤壁之战中进行了公开讨论,以促进刘与曹的联系。吕蒙帮助孙权夺取荆州。鲁迅在夷陵和石亭之战中分别击败了蜀魏,给了孙权成为皇帝的勇气和资本。
周瑜病困,上疏说:今天世界上,方有事务,是于乃的心整夜担忧,愿至尊先担心,然后幸福。现在,刘备和曹操是敌人,刘备靠近公安,边境密切,人民没有附属,宜得良将镇抚他。鲁肃有点聪明,乞求瑜。瑜的日子,怀孕了。——《三国志·周瑜传》
虽然周瑜和鲁肃在一些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比如周瑜总是把刘备当作敌人,而鲁肃是孙刘联盟的坚定支持者,但在周瑜去世之前,他们仍然从整体角度推荐鲁肃取代自己。孙权没有辜负周瑜的谆谆教诲,“也就是说,拜肃奋武队长,代瑜领兵”,这可以算是一个好故事。
鲁肃在守卫陆口期间,尽最大努力维护孙刘联盟,坚决捍卫吴国的利益。起初,鲁肃“看不起”吕蒙。吕蒙出身卑微,行军出身。后来,有一次路过吕蒙驻地,经过一番交谈,鲁肃感叹“非吴下阿蒙”,“然后崇拜孟母,结友告别”。鲁肃死后,孙权命令吕蒙“在西屯陆口,有1000多名士兵属于孟”。
虎威将军吕蒙病得很重,问道:“清如不起,谁能代替呢?”孟对说:“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蒙卒,权假如节,镇江陵。
公元220年,吕蒙在攻杀关羽夺取荆州后病得很重。孙权问吕蒙:“如果你有什么意外,谁能代替你?”吕蒙回答说:“朱然有足够的勇气和事业。我想他可以代替我接受任命。”吕蒙死后,孙权给了朱然假期的权利,而不是吕蒙守卫江陵。为什么吕蒙推荐朱然而不是鲁迅?
朱然和孙权关系更亲密
朱然(182-249年),原名施然,字义封,丹阳故张(今浙江安吉)人。朱然早年被朱志收养为养子。朱然和孙权一起学习,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然而,他们尝到了全同学的书,结下了爱)。孙权统事后,朱然历任、余姚长、山阴令、临川太守,带领军队平定山贼。他曾与吕蒙一起俘虏关羽,为赵武将军做出贡献,并封为西安乡侯。
朱志也是孙吴三朝的老大臣。他早年是县官,后来和孙健、孙策一起战斗。孙策死后,他和张赵一起尊重孙权的继承人,为稳定江东局势做出了突出贡献。早年,朱志没有孩子,所以他要求孙策把朱志姐姐的儿子施然(13岁)作为孩子。朱志和孙权年龄相似,所以他们一起学习。
另一方面,鲁迅有点尴尬。鲁迅出生于江东四大家族之一的陆氏家族。鲁迅的祖父陆康曾担任庐江太守。当时,孙策奉袁术之命攻打庐江县。陆康坚持了两年多,粮食都破了。陆康很快就死了,陆家受了一半以上的伤。从这个角度来看,陆家和孙家其实有些“恩怨纠葛”。
[img]119242[/img]
朱然资历较老
虽然吕蒙自己也很欣赏鲁迅,但在攻击荆州之前,他曾经称赞孙权:“鲁迅意味深长,所以他可以承受沉重的负担。”然而,从资格的角度来看,鲁迅的资格仍然很浅,突然上升到高位,恐怕不能说服公众。
鲁迅出生于183年,朱然出生于182年。虽然朱然只比鲁迅大一岁,但他出官较早。公元200年,孙权接管江东后,任命朱然为余姚长。后来,他被任命为山阴令,打折给校长,监督五个县。孙权对自己的才华感到惊讶。他把丹阳分成临川县,把朱然当太守,给了他2000名士兵。当山贼四起时,朱然出兵讨伐,大约一个月后就平息了混乱。
建安八年(203年),鲁迅二十一岁时,进入孙权幕府,成为孙权统治集团的工作人员。历仕东、西曹为令史,主持秘书工作。后来,他担任海昌(今浙江海宁)屯田都尉和海昌县长。所以从入仕时间来看,朱然比鲁迅早,是他的前辈。
建安22年(217年),曹操出兵,朱然在大坞和三关屯备军,被誉为偏将军。同样,217年,鲁迅建议孙权从山越部中选拔精兵,丰富军队。孙权采纳了他的建议,任命他为身边的右督,领导亲卫部队。从朱然和鲁迅今年的官职来看,朱然已经是偏将军了,鲁迅只是账下的右督。
吕蒙是一位成熟、忠于孙权的将军。考虑到以上两个方面,他向孙权推荐朱然接替自己。至于有人说鲁迅在攻打荆州的过程中抢了吕蒙的风头,吕蒙不推荐鲁迅。这绝对是胡说八道。他以恶棍的心度君子之腹!此外,孙权认识人。在夷陵战争中,鲁迅被大胆地用作首都督。朱然、潘章和宋谦将打破刘备,这并没有埋葬鲁迅。
吕蒙临死前选择的接班人是谁?为什么不是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