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罢免百家的故事。汉武帝为什么要罢免百家,独尊儒家?
我们都学过历史,都记得汉武帝听了董仲舒的建议,罢废百家,独尊儒术。然而,你知道汉武帝为什么要这样做吗?
原因是它适应了汉武帝时代。
汉武帝初即位时,辅助朝政的窦太后继承了汉朝开国以来的无为之治,崇尚黄老之学。
以道家自然哲学为基础的黄老学说,其宗旨是“安静无为”,实际的政治意义在于政尚简单,与人民休息。
的确,无为而治的政策使汉朝的实力远超匈奴,但也引发了一系列非常尖锐的问题:
一 诸侯开始坐大。刘邦建立汉朝后,将子孙兄弟分封到各地,旨在巩固汉家江山,牵制朝廷功臣派和吕家势力。然而,随着代代相传,血液逐渐淡泊,中央政府与诸侯国的矛盾逐渐加深。在刘彻的父亲汉景帝时期,甚至发生了诸侯共同发动的“七国之乱”。
二 地方豪强的威胁。在无为而治下,地方豪强开始兼并土地,这对当时的汉代极为不利,农民也因土地被夺活而加剧了豪强与人民之间的矛盾。
[img]118556[/img]
匈奴外患除内忧外,长期存在。
然而,在武帝时期,国库丰富,实力雄厚。这位年轻的皇帝充满了鲜血。他无法忍受匈奴对汉朝边境的无休止骚扰,更不用说富强的汉朝了。然而,他不得不屈辱地把汉族妇女送到匈奴和亲戚(汉武帝的姐姐是亲戚之一)。汉武帝不想再忍受了。他想有所作为,打击匈奴。
这一系列问题迫使汉武帝改革,他必须加强皇帝对抗内外力量的权力。显然,无为而治的思想已经不能完成这项任务,但儒家思想是完美契合的。
儒家思想构建的社会模式完全偏袒强者结构,符合维护社会稳定的要求。它可以为汉武帝创造一个稳定有序的内部环境,也有助于他集中精力对抗匈奴外患。
它崇尚礼仪,注重上下尊严和严格的等级秩序,“君君臣臣父子”。它教导孩子孝顺父母,女人“三从四德”...
董仲舒吸收了道家、法家等有利于君主统治的组成部分,改造了儒家思想,增加了“君权神授”和君臣父子思想,有利于加强封建中央集权。
[img]118557[/img]
虽然它违背了人类追求自由的天性,甚至被窦太后批评为“控制囚犯的诗歌和书籍”,但它确实符合汉武帝时期的情况。在过去的2000年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哲学上的天人观念,以“仁”为核心的伦理“三纲五常”、政治统一主张从根本上满足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罢废百家,独尊儒家 为什么汉武帝要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