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0年,喜塔腊出生在内务府大臣和尔经额家中。
1774年,喜塔腊氏通过选秀进入紫禁城,被乾隆一目了然,被指控嫁给十五王子永炎为直福晋。
当时的永炎,已经被乾隆秘密立为储君了。
那一年,喜塔腊氏刚15岁,像一朵含苞待放的玫瑰,娇艳欲滴,赏心悦目。
喜塔腊氏虽然出身不贵,但性格柔顺,知书达礼,进退有度。
婚后几年,两人琴瑟和鸣,妇唱夫随,总有说不完的心话。
[img]118300[/img]
1780年,喜塔腊为永燕生下了第二个女儿。在接下来的四年里,永燕生下了第二个儿子绵宁,第四个女庄静固伦公主。
乾隆作为爷爷,非常喜欢绵宁。一下子,他就带着绵宁去皇家花园玩。为绵宁摘花瓣,为绵宁抓蜻蜓。和爷爷在一起的时光是绵宁最快乐的时光。他用温柔的笑声牢牢地绑住了爷爷的心。乾隆有一天看不见孙子,感觉心里少了点什么。
1795年,乾隆觉得自己在王位上坐了60年,足够一个甲子数了。如果你再坐下,你应该超过你祖父康熙的时间。作为孙子,你不应该超过你的祖父。于是,他把禅宗让给了永燕,也就是清朝的第七位皇帝嘉庆,成为了皇帝。
1796年正月,喜塔腊氏被嘉庆列为皇后,与丈夫迁至玉庆宫。
同年2月,嘉庆皇帝封印了喜塔腊的父亲和尔经额,为三等承恩公。在浩荡龙恩的普照下,几代和经额家族的门庭风格逐渐衰落,并逐渐兴旺发达。
[img]118301[/img]
太上皇帝乾隆禅宗后,他没有离开紫禁城。虽然喜塔腊是皇后,但他必须每天向乾隆的几位后妃请安。她必须处处表现出谦逊和恭顺,生怕自己在任何方面都有疏忽,然后让太上皇帝不高兴,这给嘉庆带来了麻烦。
喜塔腊的骨头已经瘦了,每天都要小心,紧张。小产后几天,她病倒了。
嘉庆命令御医无论如何治愈皇后的病。但是,吃什么好药都不行。
喜塔腊氏就像一片离开树枝的叶子,一天天枯萎憔悴。不管嘉庆皇帝怎么想留住她,她都无能为力,她的生命一天天枯萎。
1797年2月初7日,连起床都很辛苦的喜塔腊,回到了地下的床上。在宫女的帮助下,她洗澡换衣服,给自己化了一副淡妆。
嘉庆喜不自禁,以为喜塔腊病愈了,为了表示庆祝,竟命令太监放几把鞭炮。
[img]118302[/img]
谁知道呢,晚上,喜塔腊睡着后,再也没有醒过来,默默地睡着了,结束了自己显贵而平淡的一生,享年38岁。
嘉庆悲痛欲绝,他和喜塔腊是结婚夫妻,感情深厚。在过去的23年里,他们心相印。不管嘉庆后宫有多少女人,喜塔腊仍然是他心中的最爱。
嘉庆辗转反侧,晚上睡不着,心里空荡荡的。因为感情,他写了一首《大行皇后挽诗》:
琴瑟和鸣忽断弦,冬宵夏日甘三年。
云烟雾渺渺归冲漠,儿女灵孤忍弃捐。
意外突成今日事,心中拟结再生缘。
坤仪定位悲期发,这恨绵绵万古牵。
这首诗虽然不算太长,但字字千斤,句句分心,嘉庆对喜塔腊的深情深情,忍不住流出笔端,在纸上挥洒跳跃。
按照惯例,女王的葬礼是国家葬礼,需要告诉世界,做大事。然而,当时的权力仍然掌握在太上皇乾隆手中。嘉庆只是一个傀儡角色。乾隆应该监视他的日常言行,不敢有太大的过度行为,怕惹乾隆不开心。
特别是喜塔腊的英年早逝让乾隆感到非常不幸。他的儿子刚刚登基,一切都在万象更新中,但他的儿媳死于疾病,这太不吉利了。乾隆没有回应,只是摇了摇头,叹了口气。
喜塔腊丧仪的规格是清朝皇后中规格最低的。许多葬礼都被免除了,玉庆宫甚至没有挂一朵白花。
治丧期间,嘉庆穿着平时穿的衣服,周围的宫女和太监也是如此。
[img]118303[/img]
果然,乾隆对嘉庆皇帝的隐忍和谨慎感到非常满意,称赞儿子的孝顺。
五月,嘉庆为喜塔腊氏皇后致敬孝淑皇后。
当时嘉庆帝昌陵地宫刚刚建成,喜塔腊子宫只能暂时放在静安庄。
1803年,孝淑皇后的子宫被送往昌陵地宫。转奉当天,喜塔腊的独生儿子绵宁亲自举行了致敬仪式,嘉庆亲自为皇后举行了大祭,直到皇后被送到地宫。
这时,乾隆已不在人世,嘉庆放下九五之尊,痛快地哭了起来。
作为嘉庆的第一位女王,喜塔腊一生并没有取得多大成就。也许是因为她在女王的位置上停留的时间太短了。仅仅一年后,她在进入这个角色之前就去世了,给自己留下了无尽的遗憾。但她的独生子绵宁在嘉庆去世后成为了清朝的第八位皇帝,道光皇帝。不幸的是,她没有看到这一天。
喜塔腊在清朝后妃的历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在几十位女王中,她是清朝唯一出生的原始女王。从这个角度来看,她的荣誉和尊严是任何美丽的后妃都无法企及的!
孝淑睿皇后:清朝时期,唯一生下天子的原配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