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汉武帝和神棍非常感兴趣的朋友们,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什么一代天骄汉武帝多次被神棍欺骗,地位越高越迷信?
汉武帝刘彻对长生不老的痴迷不亚于嬴政。为了追求神鬼理论,他先后宠爱了很多方士,留下了很多讽刺的笑话。
[img]111067[/img]
这些方士能不能招神鬼先不说,他们对人类心理的猜测却让我相当震惊。
第一段的主角是齐国少翁。虽然历史上很少记载他,但从他获取情报的能力来看,少翁的背景肯定是不寻常的。
刘彻之所以重视他,是因为他把灵魂吸引到了已故的王夫人身上。少翁的手段并不聪明。在一个月的朦胧夜晚,他在宫殿里拉了一个纱布帐篷,然后一个曲线优美的女人隐约出现在汉武帝面前。我猜刘彻当时应该喝点了,莫名其妙地觉得王夫人回来跟她谈旧事。
[img]111068[/img]
从此,刘彻相信少翁有神鬼莫测的能力,不仅奖励了他很多财物,还把他封为文成将军(李光哭晕在厕所里)。
受到万人以上皇帝的厚待,少翁也膨胀了,每隔一段时间就把汉武帝变成了戏法。但刘彻毕竟不是傻子,时间长了也摸出了欺骗的味道。
为了重塑自己神秘的形象,少翁每天用丝书喂牛,然后在汉武帝面前,煞有介意地指着牛说:“这牛肚里有奇怪的东西!”
汉武帝找人抛开牛肚,嘿!真的有东西。少翁真是天神!但他的震惊并没有持续太久。当他打开丝绸书时,他非常熟悉好家伙的笔迹。这不是少翁的笔记吗。
[img]111069[/img]
武帝看起来很冷,立刻命令左右抓住少翁。少翁也是一种没有骨气的种子。他不承认自己写了这种东西。也许还有一条活路。如果他承认,只有一条死路,但他很快就给出了自己的计划。
武帝得知真相,自然勃然大怒,随便找个理由杀了少翁。
俗话说“吃一个错误,长一个智慧”,但在这次骗局之后,汉武帝仍然喜欢和方士混在一起,追求虚幻的永生。
事实上,历史上有很多像汉武帝这样的人。他们往往地位超然,衣食无忧,但他们对鬼神非常迷信。他们周围总是活跃着各种“世外高人”的影子。
[img]111070[/img]
他们真的有很多愚蠢的钱,愿意为骗子的把戏买单吗?事实上,说白了,这是一种默契的价值交换。
汉武帝的迷信看似无知,其实最符合他的人物设定:
迷信本质上是一种娱乐方式
“男人至死是少年”,贪玩是男人的天性,汉武帝也不例外。
据史料记载,汉武帝刚继位的时候,经常带着手下的微服私访,玩得很开心,甚至离谱到给自己封侯。明朝的正德皇帝喜欢自封将军,可能是从武帝那里学来的。
@ 汉武帝还在长安郊区修建了一个上林花园,周长100多公里,离宫70所,跨越长安区、法义区、咸阳、周至县、蓝田县五个县,可容纳数千人。
[img]111071[/img]
这么大的游乐园,只有汉武帝一个人享受,他对享乐的追求可见一斑。
在王位上呆了很久,汉武帝自然厌倦了游山游水,于是长生不老这种看起来更小更难以捉摸的东西,逐渐进入了刘彻的视线。
在沉迷于“迷信”的过程中,刘彻越来越感受到劳动、人民和金钱的快乐,这是权力带来的快乐,是一种超越他人的征服感。这种感觉让他无法停止。即使他知道江湖上的术士都是骗子,他仍然愿意让他们一起玩。
迷信是塑造神秘感的利器
丙辰,禅泰山下址东北肃然山,如祭后土礼,天子亲亲拜见,衣服黄,尽乐而尽。江淮茅三脊为神借,五色土益杂封。它封禅祠,夜若有光,白云出封。
这段话描述了汉武帝泰山的祭祀。我不知道你读起来会有什么感觉。不管怎样,我觉得一股飘渺的气息迎面而来,仿佛一个黄衣天神冒着白光,从九霄之外来到人间。
武帝想要的就是这样一种感觉,随着大众的口碑,这种神秘感会越来越传奇。时间长了,真相就没人关心了,吃瓜的人对“君权神授”的认识也会越来越坚定。
此外,随着汉武帝对方士的礼貌,这些人手短,不得把武帝捧在天上。因此,皇帝的形象越来越不吃人间烟火,这让人们不自觉地感到敬畏。
这样,底层人民就失去了反抗的勇气。除非有人能打破这种光环,否则每个人都只能安慰自己:一切都是上帝的旨意。
作为一代天骄,汉武帝 最后,你为什么会被神棍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