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康在父亲去世后继任辽东太守。建安十二年(207年),元尚、袁熙兄弟将首级献给曹操,被崇拜为左将军,封襄平侯。建安十四年(209年),公孙康破高句丽,陷入国都,讨伐韩寒,设立带方县。死后,公孙恭继任,因为他的二子还小。曹丕称帝后,被追为大司马。
人物生平
承袭父位
公孙康是公孙度的长子(《三国志·管宁传》引用《傅子》作为普通儿子)。公孙度由玄奘县的小官发财,被辽东县人看不起。起初,辽东人公孙昭代表襄平县长,让公孙康担任吴昌。公孙担任辽东太守后,东征高句力,西伐乌桓,威震海外。乘坐中原混乱,自称辽东侯、平州牧,穿着天子。
建安九年(204年),公孙度去世,公孙康继任辽东太守,将曹操封给公孙度的永宁乡侯印丝给弟弟公孙恭。
[img]109423[/img]
恃远不服
继承父位后,公孙康依然“不服”。
建安十年(205年),袁谭被曹操打破后,曹操派张辽安抚海滨。张辽打破了公孙度所在的营州刺史柳毅,公孙康失去了父亲经营多年的东莱诸县。
据《三国志·凉茂传》记载,公孙康(原公孙度,但公孙度卒于204年,曹操于204年9月才得到叶城,年内没有远征,应该是公孙康)对梁茂及其将军说:“听说曹公远征,叶城没有防守准备。现在我想用3万步兵和1万骑兵直接攻击叶城。谁能抵抗?所有将领都说:“是的。公孙康又看着凉茂说:“你觉得这个想法怎么样?梁茂回答说:“最近海内乱,国家要倾覆。你有10万将军的兵力,坐在家里,观察各方的成败。作为君主的臣下,应该是这样吗?曹公担心国家危机的失败,同情人民的痛苦和危害,带领正义之师为世界杀害凶残的小偷。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广泛的道德行为,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国内刚平定,人民初步安顿下来,没有责罚将军的罪过!而将军你却想兴兵向西进攻,那么生存与灭亡的效果,不能在一天早上决定。你好,将军自己做吧!听到凉茂的话,众将们都震惊了。过了很久,公孙康说:“凉茂说的对啊。”
[img]109424[/img]
斩杀二袁
建安12年(207年),曹操亲征乌桓。8月,乌桓和袁尚军在白狼山之战中被打破。辽东单于速仆丸(苏仆延),与袁尚、袁熙兄弟一起奔赴公孙康,数千名骑兵跟随他们。有人劝曹操乘势追击。曹操说:“我会让公孙康送袁尚、袁熙的头,不用再劳动老师了。”然后从柳城班师。
袁尚逃到辽东后,和袁熙商量说:“现在到了辽东,公孙康一定会见到我。我一个人杀了他,占领了辽东,可以用来扩大自己。“公孙康也打算抓住袁尚邀功,于是提前在马棚里安排了精力充沛、勇敢的士兵,然后出来邀请袁尚、袁熙。袁熙心中起疑,不想进去,袁尚强迫他进去,袁熙和他一起进去。还没来得及坐下,公孙康喝酒,让伏兵抓住他们,让他们坐在冰冻的地上。袁尚对公孙康说:“没死的时候,受不了寒冷,能给我们坐席吗?公孙康说:“你的头马上就要走万里路了,要席子干什么用?(一说是袁熙说:“头颅远行万里,要席什么用?)于是杀了袁尚、袁熙,和速仆丸的头一起送给曹操。将军中有人问曹操:“你已退军,公孙康杀袁尚、袁熙,这是为什么?曹操说:“公孙康总是害怕袁尚和袁熙。如果我急攻,他们会一起抵抗;当他们放松时,他们会互相残杀;正是这种情况使他们这样做。曹操封公孙康为襄平侯,任他为左将军。
[img]109425[/img]
击破韩濊
当伯固在位时,高句丽不断入侵辽东,接受了500多名逃亡胡人。建安14年(209年),公孙康出军攻打高句丽,突破首都,焚烧城市。伯固子抱怨中国人民。他是长子,但不能继承王位。他向公孙康投降了3万多人,由涓奴加各率领。
东汉末年,韩云强盛,郡县无法约束。大多数人流入朝鲜半岛。后来,公孙康将屯有县以南的荒地分为带方县(朝鲜京畿道和忠清道的地方)。他派公孙模、张敞等人收集来自世界各地的流民,开始军队攻打韩云,原居民离开了一点。
公孙康死后,他的子公孙晃和公孙渊还年轻,辽东官员建立公孙任辽东太守。黄初二(221年),魏文帝曹丕称帝后,派使者授予公孙恭为骑将军和假期,封爵平郭侯,并将公孙康为大司马。
公孙渊后来在上表魏明帝为自己陈情时说,公孙康杀了孙权的使者。
公孙康:汉末辽东割据军阀,曾擒斩图谋不轨的袁尚袁熙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