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友(151-230年),字元常,豫州颍川县长社县(今河南省长葛市)人。从汉末到三国,曹魏重臣,书法家。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出生于颍川钟氏的钟友。东汉时期,举孝廉出身,历任尚书郎、黄门侍郎,协助汉献帝东归洛阳,封东武亭侯。后来被掌权的丞相曹操信任,出任司隶校尉,镇守关中,功勋卓著,被比作萧何。前军师的累迁。曹操被授予魏王时,任魏国大理卿、相国等职。曹魏建立后,拜廷尉卿再次迁升为太尉,位列三公之首。魏明帝晋升太傅,封定陵县侯。太和四年(230年)去世了,死后的头衔是“成功” 。四年(243年),配享魏武帝曹操庙。
钟友擅长篆书、隶书、真、行、草。他在书法方面有很大的造诣,促进了楷书(小楷)的发展,对后人的书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人被尊为“楷书的鼻祖”。他和书圣王羲之一起被称为“钟王”。南朝余肩武评为“上品”;《书断》在唐代被评为“神品”。
[img]107944[/img]
主要作品
《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收录的钟友的作品包括:《贺杰表》、《请许吴主委质表》、《力命表》、《推荐关内侯季直表》、《请复肉刑代死刑疏》、《上书自劾》、《处士君》、《谢曹公书》、《报太子书》、《回答太子书》、《与人书》、《与人书》、《批毛杰对立》、《杂帖》、《隶书势》。
轶事典故
鬼怪传说
据《陆氏异林》转记陆云介绍,钟友晚年往往不上朝,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经常有女人来,长得很漂亮。问他的人说:“这是个怪物,要杀了她。后来,这位妇女又来找钟友,不敢向前走,站在门外。她问她为什么不进来,女人说:“你想杀了我。钟友说:“什么都没有。说完殷勤的邀请,女人便进了他的房间。钟友杀了她,但又觉得杀了她很遗憾,所以下不了手。但最终还是割伤了她的大腿,女人立刻跑了出来,用衣服里的棉絮擦血,血流满路。第二天,钟友让人们沿着血迹寻找。结果,他在一个大坟墓里找到了一个漂亮的女人。她看起来像个活人。她穿着一件白色丝绸连衣裙,肩膀上绣着图案,左大腿受伤。女人用肩膀上的棉絮擦腿上的血。
[img]107945[/img]
痴迷书法
据说钟友小时候跟着刘胜去抱犊山,学了三年书法,经常和曹操、邯郸淳、韦诞等人谈书法。有一次,钟友向韦诞借了《蔡伯的笔法》,韦诞没有借给他。生气地捶胸,吐血。曹操拿出五颗灵丹妙药让他服下,救了他一条命。韦诞去世后,钟友命人盗掘他的坟墓,终于得到了这部《蔡伯笔法》。从此,钟友的书法日见长益,变得更加精致。钟友全神贯注地学习书法,有时躺在床上用手指书写,经常把被子盖在身上。有时候上厕所就忘了。当他看到各种各样的物体时,他想到了书法,并试图书写和描述它们。钟友也擅长三色书(即铭石书、章程书、行押书)。
[img]107946[/img]
读音问题
关于钟友名字中“你”的发音,一般有“yáo”和“yóu"两种说法:
“yáo“说:《三国志集解》作者卢碧引用曾廷枚《香墅漫钞》卷二说:钟友,字元常,取“皋陶”“彰厥有常”之义。同陶,非由音也。潘眉的话也被引用:你,音遥。在《史记·东越传》中,“庾君丑”、“索隐”、“音摇”。“吴太伯家”、“子周友立”、“正义”、“音遥”。《汉书》中的“兵役”字,被称为“你”,《国志》(《三国志》)也被称为“你”。杨慎说:钟佑字元常者,取“高佑陈谟”“张厥有常”之义。今天多以“你”音“由”,非也。《晋世说》(《世说新语》):余公谓钟会说:“使用久望卿,遥不可及。大概是举其父之忌来嘲讽吧。 [25]
“yóu说:钟尧的祖父钟皓(字季明)、叔祖钟娇,名中的“娇”、“郝”都有“洁白明亮”的含义,而他的父亲钟迪、叔叔钟敷、名字中的“迪”(开导)、“敷”(铺开),都有“开”的意思。根据颍川钟氏的命名特点,有人认为钟瑶(字元常)和兄弟钟演(字仲常)表中的“常”(恒久)。、“演”(长流)意思相通。在繇读yáo时,没有恒久之意;读yyóu的时候,和“猷”一起度假(古代“你”、“猷”、“由”常互为通假),意为“大道”(诗经·小雅·巧言):“秩大猷,圣人莫之”,钟氏族人看到的版本或“秩大佑,圣人莫之”),大道是长久的。因此,认为钟友名字中的“你”字应该读“yóu”。
与钟友有关的轶事典故有哪些?他留下了哪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