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遵业(-528年),字遵业,太原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北魏著名文史学家,中书命令王琼之子。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让我们看看感兴趣的朋友。
出生于太原王氏,是“四房王氏”第一房的祖先。外表精致,擅长经历史。起家做佐郎,参修皇帝的《日常生活笔记》。迁右军将军,散骑常侍,安慰温柔。向孝明帝讲解《孝经》,文采遍布首都。北魏武泰元年(528年),遇害“河阴之变”,获并州刺史,头衔为文字。有十卷《三晋记》。《日常生活笔记》成为魏书的重要素材来源。
[img]104636[/img]
人物生平
王遵业,字遵业,太原晋阳人(今山西省太原市)。祖父王慧龙,北魏时任龙翔将军,父亲王琼时任北魏中书令。王遵业出生于封建官僚之家,从小就受过儒家传统教育。成年后,他外表帅气,擅长经史,闻名于世。进入朝中,初任佐郎,与左司徒、历史学家崔鸿同修《日常生活笔记》。
北魏正光二年(521年)升为右军将军,散骑常侍。在北魏宣武帝的委托下,出使漠北,安慰柔和部落的分布。首领阿纳玫瑰亲自迎接王遵业,并赠送慰问礼物。王遵业南归后,受诏进入代京(今山西大同),收集北魏孝文帝在代京时的活动资料,增加《日常生活笔记》。不久,与崔光、元延明等仪定服章,与崔光一起向孝明帝讲解《孝经》。每一次讲解都是王遵业预进的。王遵业以文采著称,应诏作《释奠侍宴诗》。
北魏孝昌元年(525年),转任司徒左长史、黄门郎,负责监督仪器。王遵业在朝鲜享有很高的声誉。他与中书令袁翻、尚书王念共同领导黄门郎,被时人誉为“三哲”。武泰元年,他被河阴之变杀害。
[img]104637[/img]
轶事典故
北魏末年,农民起义经常爆发,北方混乱。当时,胡太后在朝鲜执政。王遵业提出了在徐州(今山东徐州)当官的愿望,以避免混乱。胡太后不知道他的意图,也不允许。
武泰元年(528年),胡太后毒死了北魏孝明皇帝。图谋篡权的军阀尔朱荣以此为借口,从晋阳向洛阳出兵,将2000多名胡太后、诸王、百官集中在洛阳附近的河阴,全部被杀。历史上被称为“河阴之变”。王遵业和他的弟弟王延业都被杀了,后人为他过早被杀而深感遗憾。
王遵业是当时著名的文史学家,“风仪清秀,涉历史”。与其弟弟王延业博学多才,被誉为“英英济济,王家兄弟”。王遵业还与琅琊山东胶南(今山东胶南)王念“并称文学”,与有才华的李瑾、尚书观等一起修饰,被称为“三仪”。与当时著名文人王愉、宋世景、李神俊等,他共同诗兴赋。许多人愿意在王遵业门下学习经史。李业兴,北魏著名天文学家,曾是王遵业的学生。王遵业在朝中任黄门郎,这是掌握实权的官职,被称为小宰相。他不以此为荣,更不以势欺人,而把当官看得很淡薄,他“从客天囊,若处丘园。“王遵业以其才华举止,为时人称赞。许多人学习他的衣着,“尝穿角履,好事多毁新履以学。”
王遵业:北魏著名文史学家,擅长经史,文采遍布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