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登基后,胡皇后被立为皇后,后来因无子而被废除。每当我提到这一点,我必须给你一个详细的说法
明朝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一位皇后胡善祥在被明宣宗朱瞻基废墟后得到了张太后的同情。从那以后,如果宫里要举行宴会,张太后会把胡善祥带到孙皇后的首位。这也是对明宣宗的无声抗议。
明宣宗的儿子明英宗上台后,立即将死去的胡善祥称为“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换句话说,她恢复了皇后的称号。
如果其他皇帝恢复了胡善祥的皇后地位,明英宗恢复了胡善祥的皇后地位,那就不一样了。明英宗是孙皇后的儿子。孙皇后是谁?是和胡善祥争夺皇后地位的人。也就是说,明宣宗废除了胡善祥的皇后地位,为孙后立孙。孙皇后和胡善祥显然是情敌。
明英宗作为情敌的儿子,恢复了胡善祥皇后的称号,可见明英宗对胡善祥有多同情。
不仅是大臣的同情,太后和皇帝的儿子的同情,皇帝自己也同情废后,甚至后悔
后来,当有人提到这件事时,明宣宗还说:“这是我的青春。”。言语中不仅有遗憾,还有回顾。他觉得自己年轻时当皇帝不成熟,做了一些困惑的事情。
(明宣宗剧照)
所以,明宣宗废除了胡善祥皇后的位置,为什么自己也同情她,也后悔这件事?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来看看为什么胡善祥会引起大臣、太后和皇帝儿子的同情。
主要有三个原因。
[img]104063[/img]
首先,胡善祥有“妇德”。胡善祥是朱棣亲自为朱瞻基选择的妃子。朱棣是朱瞻基的祖父。朱棣为朱瞻基选择了胡善祥,即胡善祥非常善良和善良。同时,他也应该遵守“妇女道德”。“德言容功”,道德品质第一。
第二,胡善祥被朱瞻基废墟后,她不哭不闹,表现得相当稳重。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胡善祥无所谓,而是她坚守“妇德”,接受命运不公平的对待。
第三,胡善祥对张太后一直很孝顺。在胡善祥被废除之前,她对张太后一直很孝顺。即使她被废除了,她仍然非常尊敬张太后。她整天和张太后呆在一起,端茶递水,嘘寒问暖。张太后同情胡善祥,胡善祥的表现也很好。后来,张太后去世后,胡善祥整天泪流满面。仅仅一年后,她就抑郁了。
(孙皇后剧照)
那么,既然胡善祥表现得这么好,朱瞻基为什么还要废墟她呢?
朱瞻基废墟胡善祥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胡善祥没有为他生儿子。孙皇后为他生了长子朱祁镇。
但是,用这个理由废墟胡善祥,显然是站不住脚的。诚然,古代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但胡善祥也并非没有生育,她生了两个女儿,但没有生儿子。也不算“无后”。此外,“无后为大”是关于“孝”的问题。但正如我们前面所说,胡善祥一直很孝顺。既然很孝顺,就没有“不孝”的问题。因此,朱瞻基用这一条废墟孙皇后,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即使胡皇后没有儿子,历史上也有很多这样的情况,皇帝很少废除皇后。
[img]104064[/img]
有人可能会说,朱瞻基认为太子是孙的儿子,皇后是胡善祥,这似乎是不合适的。事实上,没有必要这样想。对孙来说,他一定不高兴。儿子是王子,但他不是皇后。但对朱瞻基来说,反而应该更加高兴。王子不是皇后的儿子,这样,自己死后,就可以避免太后干政了。皇帝毕竟不是太后的儿子,太后也不敢这么肆无忌惮。@ 这显然是一件好事,至少可以实现彼此之间的权力制衡。
既然是好事,既然能达到彼此之间的权力制衡,朱瞻基为什么不采用这种方式呢?
朱瞻基后来说,他后悔了,觉得他所做的是一件“青春的事情”。换句话说,他后悔的是,他认为这是一件“青春的事情”。当年轻的皇帝时,他对后妃的看法只取决于后妃是否好看,是否迎接自己,而不考虑政治。只有当你年纪大了,不太关注夫妻时,你才会认为政治更重要,国家更重要。
但到那时,事情已经无法挽回,无法改变。朱瞻基会显得很后悔,很同情胡善祥。
为什么明宣宗朱瞻基在废除胡皇后后后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