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印案它是明初著名的四大案件之一。另外三大案件是胡卫庸、郭桓、蓝玉。这四起案件涉及的人员广泛,持续时间长,在中国历史上很少见。
[img]102965[/img]
胡唯庸案,蓝玉案常被称为合称胡蓝之狱,是朱元璋杀害开国功臣的案狱事件。空印案和郭桓案是朱元璋惩治官员腐败的事件。
空印案的案发时间和涉案人数一直存在很大争议。
让我们先来看看空印案的过程。
空印是在官方文件上提前盖章,需要时填写具体内容,生效。
[img]102966[/img]
根据明朝的规定,地方政府每年都会向朝廷报告财政状况,包括货币、粮食、财政收支、税收等,即年度财政会计。
县报政府,审核后报布政司,布政司审核汇总后,将本省财政状况提交户部。
账户部门进行对账和审核。如果记录的账目与布政司提交的报表完全一致,则可以完成项目。如果有一个不一致,整个账簿将被拒绝并重新填写。
当时,地方政府向法院缴纳了实物税,即粮食。在长途运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损失,因此很容易出现报表账簿和实物差异的现象,家庭部门拒绝了整个账簿。
地方政府重新填写了账簿。国都南京附近的江苏和浙江都很好。例如,许多偏远地区道路遥远,交通不发达。回国后重新审核、登记、提交费时费力。
往返几个月半年,往往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时间和经济成本都很高。
因此,地方政府前往户部提交账簿的官员,准备了事先盖过地方政府印信的空白文册。
这样,当户部审核出现问题时,地方政府官员就可以在现场重新填写,省去了从南京往返地方政府盖章的麻烦。
这种省事的方法是元朝流传下来的,明朝开国后也没有明确禁止。
[img]102967[/img]
然而,有一年朱元璋得知此事后,雷霆大怒。
为什么朱元璋大怒?
他目睹了元朝官僚的疏忽和欺诈,并加入了推翻元朝的起义军。他认为使用“空印”是一种欺凌行为,将为腐败打开一扇方便的大门。
朱元璋下令严惩有关官员。有多少官员被处决、判刑和监禁?让我们稍后分析一下。
面对皇帝的愤怒和杀气,丞相、御史吓得不敢劝诫,其他官员更是不知所措。
然而,最后,一位民间人士挺身而出,直言不讳地写了一本书。
他的名字叫郑士利,他的兄弟是湖广按察官郑士元,他因“空印案”而入狱。
[img]102968[/img]
郑士利的书长达数千字,详细分析了空印文册的使用过程和特点,认为腐败和欺诈的空间很小。此外,他认为这种做法已经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朝廷没有规定它是非法的,所以它不能被治愈。
也就是说,郑士利认为朱元璋因“空印”而受到惩罚的官员是冤枉的。
似乎郑士利所说的是有道理的。但是,却是给朱元璋火上浇油。
朱元璋下令追查郑士利的幕后使者。如果没有结果,他将对郑士利处以流放的刑罚。就连被释放的郑士元也受到了影响,被流放。
从“空印案”可以看出,朱元璋努力治理和维护统治的决心,但也再次暴露了矫枉过正和滥杀的一面。
[img]102969[/img]
那么问题来了,“空印案”发生在哪一年?涉及多少官员被处理?
洪武十五年(1382年)发生在《明史刑法志》中。、《逊志斋集》中记载的方孝茹有证据。
但也有学者认为这种说法存疑。
《明史·郑士利传》记载:主印官员处死,副手下杖100人,充军远方。
这个概念是什么?
明朝著名大臣方孝茹在《逊志斋集卷二一》中认为,叶伯巨郑士利传载:‘洪武九年,世界考校钱谷策书,空印事件,凡印官及署名者,均逮捕御史狱,狱中数百人。’
在《朱元璋与空印案》中,学者柏桦认为:因此,空印案涉及的人数应超过1000人。根据当时的官制,官员总数约为2万人,惩罚1000人,占官员总数的5%,足以引起轰动。
也就是说,涉案被杀人数上有数百人、数万人。
也有人把“空印案”和后来的郭桓案联系起来,认为两案共杀七八万人。
例如,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在《朱元璋传》中认为:空印案与郭桓案相连,有七八万人被杀。
[img]102970[/img]
可以说,无论杀了多少人,朱元璋都能做到,但也不能盲目地给朱元璋一个滥杀的名声。
遗憾的是,“空印案”至今是个谜,也许永远是历史之谜。
朱元璋杀了多少空印案官员? 有多少官员受到了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