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文圭(1252~1336),元代作家。字方,号墙东,江阴人。博通有100多个经历,包括天文、地理、律历、医学和算术。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陆文圭的雅号,“墙东”并不意味着他住在澄东。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遇到了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庸(买卖牛的中间人)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庞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为隐居在市场上的典故,“墙东”是指隐居之地。壁东先生指的是隐士陆文圭,他自己也欣然接受了这个雅号,并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壁东类稿》。
[img]102050[/img]
南宋咸淳九年(1273年),陆文圭以春秋中式参加乡试。当时因为战争紧急,元兵已经下樊城襄阳,陆文圭没有去省考。南宋灭亡后,陆文圭隐居江阴东乡,学者称他为墙东先生。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陆文圭在吴县任教。
元代延佑年间,政府开科取士,地方官强迫陆文圭参加乡试,陆文圭再中举两次。延佑七年(1320)获江浙省第二名 名。陆文圭擅长写文章,他知识渊博,融会经传,纵横变化,文名突出。他隐居澄东,担任学者,东南地区的学者,许多人崇拜陆文圭为师。听说陆文圭的文名,朝廷派人几次到江阴,请陆文圭出山当官,由于各种原因被陆文圭拒绝。元泰定、天历年间,陆文圭申请设教于容山。至顺末(1332)为陈敬叔作《安定祠记》。
陆文圭在写的策问中提出了当时社会弊病的言论:
拯救流民的对策三:守令、轻赋役、议振货。革贪官的策略三:清选法、均薪、严纠劾。拯盐法的策略三:t恤亭户,减少官员数量和省职员。拯钞法第三:印刷、节约成本、禁止奢侈。”(《新元史·陆文圭传》)
[img]102051[/img]
翻译成白话文意味着陆文圭解释了拯救逃亡者的三个策略:选择地方官员,减少税收和服役,并发放救济贷款。消除腐败官员的策略有三点:澄清选官方法,提供统一的工资,严格调查弹劾制度。拯救盐法的缺点有三个策略:抚恤给政府制盐的家庭,减少官员配额,省级服务人员。拯救钞票的缺点有三个策略:停止印刷新钞票,节省成本,禁止奢侈品。
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期间,重视农业生产,采取“以农桑为急”的政策,建立劝农机构和村社组织,派劝农使到各地整顿农桑﹑督促生产在促进社会稳定和进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陆文圭作《戊辰劝农文》:
暨阳一小州土狭民贫,政府治从简单,不肯科扰。近者口盐偏敷,塘夫远役,出不得已,而且多方面的划分,伤害不如细民,二父老所见。去春,饥民在野,为之借粮接济,只免流散。夏秋,蝗虫继发,极力收捕,幸无害的作物,岁小登。一冬雨雪衍期,深为尔农忧之。二月初吉,田事载兴,长官出东郊劝耕,虽然循旧典,也想延见父老,巡省田里。二等一乡之老,当帅一乡之子,徐训告,徐教诲,浚乃沟衫,谨慎提防,利乃鄱 ,修乃疆 。一切准备就绪,一切准备就绪。孝养父母,弟逊兄弟,不淫于逸,游于游。懒农自安不勤不劳,越是冈有小米。尔农戒哉。或者勇敢斗狠,博弈饮酒,聚其淫秽,驱使良民,邦有常刑,罪及尔身,弗可悔。
[img]102052[/img]
陆文圭刚明超迈,以奇气自负。他研究地理,考核详细。天下郡县的沿革、人物、土产,都能默记在心,知如指掌。陆文圭还研究星相、占卜之学,史称他“为文融会经传,纵横变化,莫测其际”,活到85岁。临终前,他对学生们说:“据我推测,江阴二十年后一定会有兵灾,可能比五代、南宋建炎还要惨烈。我死后,可以埋在乱坟上,不装修,不种树,让人不知道是我的墓,这样就不会来盗墓,也不会暴露尸骨。陆文圭死后被埋在绮山冷水湾,土名瑶墩。此后,江阴遭遇兵乱,许多人的坟墓被盗掘,埋在乱坟中的陆文圭墓却安然无恙。人们钦佩陆文圭的远见卓识。
陆文圭:元朝文学家,刚明超迈,远见卓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