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太保是唐末李克用的十三个儿子,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李思本是唐末五代的前晋名将,是李克用的十三太保之一,在帮助李克用和李的父子夺取世界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么李思本是如何为前晋效力的,为什么又被称为“威信可汗”呢?
一、跟着李克用
李思原本姓张,出生在一个武将家庭,是铜冶镇牙将张准的儿子。因此,他深受父亲的影响,喜欢用刀和枪跳舞。长大后,他跟随河东节使李克用,担任帐中纪纲。他性格坚强,深受李克用的喜爱。他勇敢而足智多谋,取得了许多成就,并被提升为军校。
[img]101354[/img]
乾宁元年(894年),李克用率军讨伐幽州节使李匡和妻子,李嗣本成为先锋。李嗣本率军打败幽州军,夺取居庸关。李克用大喜,于是晋升为义儿军使,并给他起了“李嗣本”的名字。此后,他正式改名为李嗣本,成为李克义子。
二、东征西讨
乾宁两年(895年),台州节使王行瑜叛唐,率军攻打长安,李克用出兵勤王。李嗣本在击败王行瑜的战斗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因此被提升为检校刑部尚书、威远、宁塞军使。
乾宁五年(898年),李克利用魏博节使罗弘信依附宣武节使朱文,于是出兵攻打魏博。李思是河东军的先锋,带领军队征服汤阴。李克用对此非常高兴,于是晋升为马军都将。王晖占领云州反叛,李思本随义兄弟李思远将其淘汰,晋升为检校司空。
三、对抗后梁
九年来,周德威讨刘守光,继承人率领北方军队,生熟吐浑,收山后八军,得纳降军使卢文金和武州刺史高行圭献出。幽州平,武术节度使者,被称为“威信可汗”。(旧五代史·卷52)
天佑四年(907年),朱温派李思安围攻六州,李嗣本随周德威前往救援。李嗣本人率先带领晋军与梁军进行了几个月的战斗,最终击败了梁军,并因功晋升为代州刺史。天佑四年(908年),李克因病去世,因此李嗣本负责监护他的葬礼。后来,他被调到云中防御使、云蔚应朔等州,都知道兵马使和检查校太保。
天佑六年(909年),随义兄李攻打晋江,担任樊汉副使都校。天佑九年(912年),李准备一举消灭杰燕,于是派周德威攻打幽州。于是,李带领兵马、吐谷浑等部联军前往协助,征服武州等地,俘获了纳降军使卢文进、武州刺史高行圭,还招募了山后八州的契丹等部。
天佑十年(913年),李俘虏了燕帝刘守光,灭亡了杰燕,并封李思本为振武节使。李思本在振武军治民,过于严格,不受人们喜爱。山后八州契丹、吐谷浑、突厥等部门对李思本十分尊重,尊重他为威信可汗。
四、为死亡而战
[img]101355[/img]
天佑十二年(915年)后,梁魏博镇士兵反对分镇作乱,李存旭趁机大军进军魏博。梁将刘玉(xun)驻扎在魏县与晋军对峙,认为晋军主力在魏博,晋阳大本营必然空虚,于是率军突袭晋阳。李得知此事后,迅速命令李思本前往晋阳防卫。李思本赶回晋阳,亲自巡视城墙,安抚人民,稳定人心。
梁军因大雨行军缓慢,粮草不足,不得不半路撤退。刘川返回新(shen)县驻守,深沟高垒,继续与晋军对峙。天佑13年(916年),李虚假声称要回晋阳休息,以引诱刘出战。刘认为这是真的,于是带领军队进攻。于是,随着李打败了梁军,夺取了明、磁、卫三州,取得了魏州之战的胜利。
战后,李思本回到蔚州防守辽人。不久,辽太祖耶律阿宝率领30万军队入侵振武军。李思本拼命抵抗,坚持了一个多月。最后,城里的士兵吃得少,辽军打破了蔚州,李思本死于战争。
一般来说,李思本是前晋著名的将军。他帮助李克夺取幽州和魏波,为前晋的逐步壮大做出了巨大贡献。李思本长期管理山后八州,深受契丹、吐谷浑等当地部门的敬畏,因此被誉为“威信可汗”。
李嗣本是谁?他被称为威信可汗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