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睦初在曹魏时,封安平亭侯,任侍御史。西晋建立后,封中山王。咸宁三年(277年)因罪降封丹水县侯。太康元年(280年),王爵恢复,高阳王改封。元康元年(291年),司马睦任宗正,最终死于任。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司马睦是晋宣帝司马懿六弟曹魏中郎司马进的儿子,也是乔刚王司马逊的弟弟。曹魏时期,司马睦被授予安平亭侯爵位,并担任侍御史的职务。
[img]100589[/img]
封王中山
泰始元年(265年),司马睦的堂侄晋武帝司马炎被禅登基,建立了西晋政权,封司马睦为中山王,食邑5200户。司马睦本人上表要求按照六辽祭祀高陶、齐祭祀相的制度建立宗庙。晋武帝根据礼典将此事交给太常评论。“礼记·王制”记载,诸侯设五庙,二昭二穆,加上太祖庙共五个。据此,立祖庙是指一个人可以立的直接系统的继承。假如旁支兄弟都是诸侯,最初被封的国君不能立庙。如今司马睦不正统,若立祖庙,中山不能并列。后人中山王可以为司马睦立庙,作为后人的始祖。诏书说:“礼制条款不明,这是一件与制度有关的大事,应详细审批,可交礼官广泛讨论,再处理此事。”
揭发降爵
泰始三年(267年),司隶校尉李发现司马睦和前任立进县长刘友、前尚书山涛、尚书仆射武新都占据了政府稻田,要求免除司马睦等人的官职。晋武帝下令谴责并处决刘友,但没有追究司马睦等人的罪行。
咸宁三年(277年)7月,司马睦派人招募700多名迁徙到中国八县接受逃亡、私自占有、变更姓名、诈骗免除兵役的人。冀州刺史杜友奏报司马睦招募引诱逃亡的人,不适合当一国之君。官员们说,事情发生在大赦之前,司马睦应该被原谅。晋武帝下诏说:“中山王怎么做到这一点,读奏章让人很茫然。广泛任用亲戚,将依靠他们帮助王室,对人民给予恩惠。难道只是为了荣耀而崇大自己,让人违法吗?这件事应该深入讨论得失,这是区分好坏的地方。如果不应该是一国之君,为什么要在赦令前后作出判断?贬司马睦为县侯。于是降封司马睦为丹水县侯。
[img]100590[/img]
复爵去世
太康元年(280年)6月22日,晋武帝下令恢复司马睦的头衔。有关官员请封司马睦为江阳王。晋武帝说:“司马睦退身,冷静思考错误,重新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现在有了头衔土地,不仅仅是赦免。江阳远离危险,把高阳县封给了他。”于是封司马睦为高阳王。
元康元年(291年),司马睦为宗正。司马睦最终死于官位。因为他的儿子司马蔚很早就去世了,他的孙子司马毅继承了王位,正式拜散骑侍郎。
司马睦:西晋宗室、诸侯王,他为何被降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