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应麟 (1223-1296年),字厚,号深宁居士,号厚斋,庆元府鄞县人。南宋著名的学者、教育家和政治家。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淳佑进士,历官浙西安抚使干办公事,迁秘书郎。累迁礼部尚书兼给事中,后辞官回乡,专事讲述20多年。宋亡不出。
早年致力于典章制度的研究,涉猎百家经史、天文、地理等。编写了200卷大型类书《玉海》,分为天文、地理、官制、食品等21卷,引用完整,尤其是宋代史事。
[img]98115[/img]
其中,《玉海·艺术与文学》保存了丰富的目录参考资料,包括宋代国史艺术与文学、实录、会议、崇文院三馆秘密馆的各种官方修复目录;汉、隋、唐历史文学经典和唐宋著名的私人藏书目录,还包括十七、十三经注释和前四史的注释,以及唐宋两代重要书籍中所有与文化经典有关的历史文献。在安排方法上,按主题进行分类。王重民评为“反映了向主题目录过渡的新趋势”。
《玉海》对考宋代文化学术的源流具有重要价值。此外,还有《困学纪闻》一书和综合文献,贯穿古今,最为后人推重。宋理宗的御书“吸古传忠”赐父亲,故名“吸古堂”。它描述了20多种,600多卷。清朝学者的祖先看到了它的“四明文献莫和伦也,牙签对王也是复合的”。
王应林博学多才,研究经史子集、天文地理。南宋灭亡后,他隐居乡下,闭门谢客,书立说。他一生都有丰富的作品,包括《困学纪念》、《小学紫珠》、《通鉴地理考与通释》、《玉海》、《诗地理考》、《通鉴答问》、《汉书文志考证》、《深宁集》、《玉堂类稿》、《掖垣类稿》、《诗稿》等。但最出名的是他编的这部家喻户晓的三字经。
[img]98116[/img]
传世墨迹《书帖》
宋代王应麟的《书帖》行书。水墨纸,纵30.3厘米,横18.4厘米。这篇文章流传有绪极其珍贵,现为著名书画家、篆刻家黄祯祥旧藏。这篇文章的书法风格是普遍的,闪闪发光,运笔刚劲,古朴端庄,充满典型的文人书卷气息,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名贤瑰宝。是王应麟晚年归隐后所作,书说:“□学□成着书,□□累征不起,□□高致。款署为“应林(赞)”,款下盖有印章。整篇文章古朴帅气,充满魅力,融合了文化精髓。
王应林的手写反映了王氏“专注于学术研究,不仕元官”。“坚定的信念,在隐居的20年里,写了许多著名的经典,其中“三字歌”和“三字经”最融合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南宋重臣王应林和先贤苏东坡一样,都是晚年怀旧故国的“南仕”。入元后,王应麟的文章大多只写甲子或姓名而不写年号,如《书帖》也没有年号。它表现出对故国南宋忠诚的深厚感情,正是因为其高贵的性格,其优雅优雅的书风更受藏家青睐。
王应林创作了哪些作品?传世墨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