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1567年9月2日至1624年12月3日)字在杭州,福建省福州市长乐人,出生于钱塘,武林、小草斋主人,晚山水劳人,明代博物学家、诗人。他的诗清澈圆润,是当时闽派作家的代表。
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入仕后,游览四川、陕西、两湖、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名山大川,至处吟咏,雄迈苍凉,写实抒情,博学诗文。淳熙的《三山志》曾与徐火勃重刻。作品有《五杂》《太姥山志》。曾任湖州、东昌推官、南京刑部主任、兵部郎中、工部屯田司员外郎,曾上疏指责宦官遇旱仍大肆搜索民财,受到神宗的好评。天启元年(1621年)任广西按察使,官至广西右布政使。
[img]97736[/img]
人物生平
龙庆元年(1567年)7月29日出生,父亲谢汝韶出身,曾任钱塘教甲、安仁知县。谢肇宇从小就很聪明。如果他长大了,他会博览群书,擅长诗歌和文字。年轻时,他和父亲一起去了长沙。万历六年(1578年),汝韶辞职回福州,谢与父亲住在福州朱紫坊,与著名学者徐彤、徐火波、曹学泉交往,组织“莲社”学习诗歌和文字,提高知识。
万历十六年(1588年),谢肇志中举,万历二十年(1592年),任湖州推官。湖州知府避免穿白衣服,看到穿白衣服的人被逮捕治罪。谢肇志作诗讽刺,知府怒不可遏,调到东昌司理。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父亲去世,谢肇志回闽孝三年。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谢肇基担任南京刑事部主任。后升兵部郎中又调任北京工部屯田司员外郎。万历四十年(1612年)大旱,谢肇上疏为民请命,指责宦官搜查民众行为,指出国家的诸多浪费弊端,语气真诚。神宗感其诚,曾传旨奖,但不能用其言。旋奉命巡逻河流,治理河流。疏浚河流的任务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完成了,并在治河中写了《北河纪要》,详细说明了河流的原因和现代治河的利弊。第二年春天,神宗爱子福王就国,用船1200多艘。谢肇操小艇为前导,沿途疏浚,船队畅通,沿途人民也少受骚扰。随后出任云南参政,调任广西按察使。
[img]97737[/img]
广西右布政使是天启元年(1621年)。谢肇事到广西任职后,看到吏治腐败已极。他深感难过。他认为官员腐败的主要原因是官员忽视政治事务,而由徐曹代表。徐曹遵守旧,上下虚伪,甚至无法解决积累的弊端。他上任后,为了抵御安南的入侵,力挽时弊,驻扎在广西和安南(今越南)边境。他整顿盐政,增加财政收入,铸钱吸引商人和少数民族互相交流,发展经济。他试图抑制土司的权力。使少数民族地区服从政府的控制。在他的治理下,广西境内政通人和,和平无事。
天启四年(1624年)10月23日在萍乡官邸死亡,葬于长乐县下洋村大象山脚下。咸丰五年(1855年)盐商魏杰在鼓山建造了一座新的桃岩精华,并向五贤献祭。五贤被命名为五贤祠,因为“曹学、徐、徐、林弘衍和谢肇”。
谢:明朝博物学家、诗人,他担任过什么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