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1012-1085年),原名王拱寿,开封府咸平县人,北宋大臣。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考中状元,出任怀州通判,历任翰林学士,御史中丞。 反对庆历新政,以故劾王益柔、苏舜钦、范仲淹,为公议所薄,外放治理州县。嘉佑元年(1056年),拜三司使,出使契丹,因事被弹劾,累迁定州知州。宋英宗即位,出任大名知府,两任三司使,拜御史中丞,论事强直。宋神宗继位,迁太子少保,宣徽北院使。反对王安石变法,出知天府,判河阳,迁中太一宫使,宣徽南院使,赐金方团带。极言保甲法的弊端,言辞真诚。宋哲宗即位,加为检校太师,安武军和彰德军节度使。元丰八年(1085年),去世,终年73岁,追赠开府仪同三司,死后一恪。有70卷《文集》,今已散失。
[img]97053[/img]
人物生平
北宋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在进士中排名第一,获得了仁宗的赏识,并给了他一个名字。初官通判怀州,入值收贤院,知制高。历监察官,日常生活,注庆历第一年。仁宗庆历第一年(1041年)是翰林学士和知识审判院。
庆历两年(1042年),辽使者两次来宋提出领土要求,然后根据理论争论,直言其非,使辽国不敢轻举妄动。仁宗道:“非拱辰深练故实,危难答也。“迁御史中丞,进言罢夏松,贬滕宗谅,被仁宗采纳。有人以铸佛的名义迷惑人,京都人趋之若鹜,宫廷甚至出钱资助。便奏陈此举动摇军心,容易引起民怨,仁宗下令禁止铸像。仁宗在友英阁供应《太玄经》,沉迷占卜,拱辰劝仁宗垂意《六经》,旁采史策。
后来因为反对庆历新政,抗疏论新法的危害,借故劾逐王益柔、苏舜钦、范仲淹,被公议所薄。仁宗皇佑(1049-1051)初出郑州,徒禅、颍、三州。四年(1052年),皇佑为学士学位服务。仁宗嘉佑元年(1056年)再次拜三司使,出使契丹,受到了极大的礼遇。后来因事被弹劾,以端明殿学士出知永兴军,移知台州、定州2州。
[img]97054[/img]
英宗治平两年(1065年),名府知名。后两任三司使,崇拜御史中成,数论事,相当强直。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继位,迁太子少保。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回到北院使命。
在参与政事时,王安石视其为异己,将其贬为应天府。河阳判处熙宁四年(1071年)。西宁八年(1075年)回朝为中太一宫使。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转南院使,给金方团带。连续疏极言保甲法的弊端,言辞真诚。元丰八年(1085年)哲宗即位,加检校太师,累武汝军节度使,迁彰德军节度使。生活事迹见《名臣碑传》第二集○·王懿恪公拱辰传》、《宋史卷三一八》等有传。
北宋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彰德军节使任中死亡,终年73岁。朝廷追逐开府,仪同三司,死后。有70卷《文集》,现在已经丢失了。
王拱辰:北宋时期的大臣们,他一生有什么样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