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诸葛瑾带兵必败,为什么还能成为东吴将军?读者,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然后往下看~
诸葛瑾虽然在历史上没有弟弟诸葛亮出名,但当时诸葛瑾并不是平庸的一代,一路成为东吴将军。诸葛瑾一生带兵打仗。除了和吕蒙一起赢,其他基本上都输了。孙权为什么这么重用他?
[img]96782[/img]
带兵必败的诸葛瑾
诸葛瑾带兵天赋不高,但运气好,第一次参加吕蒙袭击荆州的军事行动,混战功,被封为宣城侯。
然而,在独立领导军队之后,他完全暴露了自己的力量。曹魏第二次围攻朱然,诸葛瑾带兵救援,半路被烧船;第三次和孙权去曹魏做事,被司马懿打败;第四次,他没有打架就跑了;第五次,司马懿再次锤了。
然而,尽管诸葛瑾带兵必败,但这并没有影响孙权对他的信任。孟叔叔认为,原因是诸葛瑾有三个大多数人都做不到的优势。
忠诚
俗话说“忠臣不事二主,好女不侍二夫”,诸葛家的忠诚传统依然传承得很好。诸葛亮跟着刚起步的刘备,奉命出使东吴,孙权故意让诸葛瑾留下来。诸葛瑾直言:“弟弟有君主,就不会变节,弟弟也不会留下来,就像我不会和他一起离开一样。”
[img]96783[/img]
我相信诸葛瑾的忠诚。即使刘备伐吴,他也留在南郡。有人诽谤他通敌,孙权绝对不相信。因此,有一个关于与孙权“生死不易”的故事。
不得不说,一个敢说一个敢相信,结果两个人言行一致,真的很少见。
正直
诸葛瑾不仅忠诚,而且诚实。例如,为了帮助于翻求情,于翻被孙权称为“东吴版的东方朔”,但这个人非常狂野,经常用语言冒犯孙权。事实上,于翻自己的话没有问题,但他的表达过于激进和不可接受。他还冒犯了孙权,甚至差点被孙权杀死,最后被流放到交州。
即使虞翻没有大错,满朝也很少有文武愿意为他说话。有的人和虞翻过节,有的人不愿意反对孙权。只有诸葛瑾不惜得罪孙权,多次求情,这让狂放不羁的虞翻也被这份真诚所感动。他在给亲戚朋友写信时提到,他非常感谢诸葛瑾的正义言论。
[img]96784[/img]
想象一下,余翻就像一个有能力和口腔毒药的同事,通常不受欢迎,最终冒犯了领导,受到了惩罚,其他同事沉默,你会冒着被领导生气的风险多次为他求情吗?这种请求是完全不好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诸葛瑾为于翻进言,由此可见其为人正直的一面,对不公正的事情愿直言不讳。
察言观色
都说“忠言逆耳”,但大多数人都不喜欢逆耳,更别说君主了。于翻被贬到交州是所谓的“忠言逆耳”,而诸葛瑾则不是。他很擅长观察自己的话和颜色。
诸葛瑾的工作风格和弟弟诸葛亮有些相似,就是很谨慎。每当他和孙权讨论问题时,他都会照顾孙权的情绪,直到他知道为止。
当他不同意孙权的观点时,他不会立即直言不讳地提出建议。相反,他把话题转移到其他问题上,然后通过指导慢慢地向孙权传达自己的观点。孙权经常能够通过诸葛金的指导了解事情的是非,从而同意诸葛金的观点。
[img]96785[/img]
比如孙权判校尉尹模死罪,很多人求情,但求情越多,孙权越生气。结果孙权发现诸葛瑾和尹模关系很好,一直保持沉默,奇怪地问诸葛瑾为什么不说话。
诸葛瑾此时离开了座位,悲伤地说:“尹模和我的家乡已经沦陷,我们的生命被帮助了。我们抛弃了祖坟,带着一家人来到这里。在许多流民中,我们可以得到主人的赏识和庇护。我们不能互相监督和鼓励,以报答万分之一的恩情。现在尹模辜负了主人的恩惠。我还没来得及反思。我真的不敢说话。”孙权非常感动,说:“我为你原谅了他。”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看到诸葛瑾的情商有多高。当一个人处于负面情绪的顶峰时,你对他的反对越多,他的负面情绪就越高。这些人越求情,孙权就越生气。诸葛瑾用一个动作撤退,感动,理智,成功地引起了孙权的同理心,但解决了危机。
[img]96786[/img]
结语: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这三个优势似乎很普通,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忠诚的人不一定是诚实的,诚实的人不一定是观察颜色,观察颜色不一定是忠诚的,诸葛金有三个优势,问哪个君主不喜欢这样一个会说话,会做事,可以放心使用大臣?
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为什么带兵必败的诸葛瑾能在东吴当将军?孟叔认为,@ 不计一城一池的得失;@ 胜败是兵家常事,诸葛瑾吃的败仗并非都要承担主要责任;@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忠诚、正直、有头脑的臣子难得,孙权没用错人。
参考资料:三国志
诸葛亮带兵打仗一定会失败 诸葛瑾为什么还能当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