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曾(978年12月27日)~1038年12月12日),字孝先。北宋名相、诗人青州益都人。
王曾少年孤苦,善作文辞。咸平年间,王曾连中三元(发解试、省试、殿试均为第一),以将作监丞通判济州。累官部侍郎,两拜参知政事。曾规劝宋真宗造天书,修宫殿。宋仁宗即位后,拜中书侍郎,与中书门下平章事,以计智逐权臣丁谓,朝廷依以为重。后罢知青州。景佑元年(1034年),召入为枢密使,次年再拜相,封沂国公。王因与吕夷简不和而被罢免,出判运州。王元元年(1038年)去世,享年61岁。在获赠侍中,死后的头衔“文正”。有《王文正公笔录》。
[img]96507[/img]
个人作品
王曾做了很多作品,包括57卷文集、3卷《九域图》、1卷《契丹志》、1卷《王文正公笔录》。清朝四库馆长称王文正公笔录“确凿可据,被历史学家重视”。
@ 王曾参与删除、校准、编纂《景德农田法》5卷、《祭汾阴仪注》、《导河形势图》、《十道图》、《圣政录》、300卷《御集》等等。
[img]96508[/img]
轶事典故
王曾出生时,他的父亲王兼认为是大儒曾再世,所以他被命名为王曾。
王曾中状元后,回到家乡青州。当政府官员听说王曾回家时,他命令人们在城外玩乐器迎接他们。听到这个消息,王换了衣服,骑着小驴从别的城门进城。很快就来见政府官员,政府官员惊讶地说:“听说你来了,已经派人出城迎接你,守门员还没来报告,你怎么来这里?王曾回答说:“我侥幸得了状元,怎么敢惊动大人和父老前来欢迎呢?你这样做是为了增加我的过失,@ 我换了名字,瞒过欢迎人群和守门员直接来见你。"府官不禁赞叹道: 你可以被称为真正的状元!”
王曾端厚重如画。朝廷当官时,进退有礼。他平时沉默寡言,笑容少,人们不敢私事请求。大臣范仲淹曾对王说:“首相的职责是公开任用贤人和名人。你很受尊敬,但这是唯一的一点。”王曾回答说:“作为一名执政大臣,我把所有的恩赐都带到了自己身上。怨恨属于谁? ?范仲淹叹了口气,时人称他为贤相。
[img]96509[/img]
主要影响
王曾被称为“守宋之家法者”,他曾劝宋真宗建天书、修宫殿。宋仁宗即位后,朝廷以计智逐权臣丁谓为重。在当地,王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以至于人们为他建立了一座寺庙来纪念他。
王留下了哪些作品?与他有关的轶事典故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