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尧臣初以恩阴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宋仁宗召试于皇佑三年(1051年),赐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由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梅尧臣五年(1060年)去世,年五十九。梅尧臣少即可诗,与苏舜钦同名,时号“苏梅”,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歌提倡写实,反对西昆体,努力平淡含蓄,被南宋刘克庄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 。曾参与编写《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还有《宛陵集》、《毛诗小传》等。
[img]95923[/img]
人物生平
仕途坎坷
梅瑶臣出生于宋真宗咸平五年四月十七日(1002年5月31日)。
梅瑶臣出生在一个农家,年轻时很穷,但他喜欢读书。16岁时,梅瑶臣参加了乡试,但没有被录取。之后,由于家人无法继续再次学习,梅瑶臣跟随叔叔梅到河南洛阳,用阴影补充太庙斋郎,后来担任桐城、河南、河阳的主要书籍。
在河南任职时,梅尧臣深受当时著名诗人和西京留守钱唯演的赞赏,两人成了忘年交。在钱唯演的支持下,梅尧臣还与欧阳修等年轻文士结交。
此后,梅耀臣以德兴县令的身份认识了建德和襄城,并对湖州税进行了监管。他还担任了忠武军、镇安军、永丰仓等地方官员。由于朝臣们的反复推荐,他在皇佑三年(1051年)被宋仁宗召试,并获得了同样的学者背景。
皇佑四年(1052年),梅尧臣担任太常博士。今年,他可能参加了太常因革礼的编纂。立即担任永济仓的监督。
[img]95924[/img]
南归游历
五年(1053年)六月,梅尧臣编了林布的《和靖先生诗集》,并为之作序。同年冬天,扶母束氏棺材南归。
至和元年(1054年),在宣城居丧的梅瑶臣读医学书籍,经常为邻里农民治病。此后,他去了扬州、京师汴京等地。
不登权门
嘉佑元年(1056年),翰林学士赵概、欧阳修等人疏举推荐梅尧臣。第二年,梅尧臣被任命为农民的外郎,并被任命为唐书编辑和国子监直接讲话。同年,欧阳修等权知贡举,梅尧臣担任点检试卷官。
梅瑶臣在北京任职,足迹“不登权门”。即使是当时崇拜京兆尹的朋友欧阳修,他也不想去他家。此时,欧阳修、江休复、吴中复等人经常来访。嘉佑两年(1057年),梅瑶臣因郊区祭祀加恩而被提升为尚书都官员外郎,因此被称为“梅都官”。
[img]95925[/img]
染病长逝
梅尧臣曾上演自己的《唐载纪》二十六卷,对旧史的缺失和错误进行了纠正,仁宗命令他参与修写《新唐书》。
嘉佑五年(1060年),汴京爆发疫情。4月17日,梅瑶臣不幸感染此病。同月25日(1060年5月27日),梅瑶臣病逝汴京,享年59岁。
这时,《新唐书》已经完成,但梅瑶臣在演奏仁宗之前就去世了。仁宗为了奖励他的成就,特意用他的一个儿子当官。[5]同年7月9日,欧阳修等公祭梅瑶臣在汴京,欧阳修和刘敞各自写祭文。
梅尧臣:北宋官员、现实主义诗人,力求平淡、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