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八年(1138年),李涛登上士第,授予华阳县主册。他没有上任。他在丹棱龙湖山读书,直到绍兴十二年(1142年)才上任。之后,历官州县和朝廷的历史职位,宋孝宗朝仕至同修国史,终高孝二朝,从未被重用。淳熙十一年(1184年),以敷文阁学士致仕,不久就去世了,享年70岁。太师、温国公被赠送,他的头衔是“文简”。
[img]95785[/img]
人物生平
读书岩下
出生于宋徽宗政五年(1115年)后,李涛是唐朝的曹王 。年甫冠,愤金未报,反正议了十四篇。
绍兴八年(1138年),李涛登上士第,调到成都府华阳县主簿,拟嘉州军事推官。他没有上任,而是在龙鹤山浔岩学习。
绍兴十二年(1142年),去华阳当官,李涛事业不顺利。当李心传谈到李涛的仕途经历时,他说出了原因:秦桧当权,“如果你尝到了人们的意思,你想得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召唤它。(李)他邪恶自己的国家和权力,至今没有,坐在这个偃剑县三十年。”。
绍兴十七年(1147年),李涛丁的父忧,离职服丧。
整肃地方
绍兴二十年(1150年),李涛服丧,然后调到雅州军事推官。在雅州任职时,他反对郡守等用私情背公法的人;著名大臣张军说,他总是收财富,反对增加人民负担。
绍兴24年(1154年),李涛改授宣教郎,了解成都府双流县。他勤于政治事务,及时审理案件,取得了巨大成就。了解荣州,治水有效。
隆兴二年(1164年),李涛任潼川府路转运法官,弹劾有劣迹的守令四人。当地州县横征暴敛,李涛选官置局,包括一笔财富,列出其名称,使有无相补。以三年中数为准,遍布官员,更名为《科约》。后来他去了江西,按照《科约》规定的办法整理了一路财富。
[img]95786[/img]
入朝谏言
乾道三年(1167年),李涛被召去旅游,8月份入对。陈上宋太祖的故事,希望宋孝宗效法,并要求增设建议官,允许六察言事。还说,军兴三十年来,四川给了一笔税,“百变百变”,希望从此不要增加。他主张严格简消蜀兵,禁止将军扩招虚籍,培养部曲。
乾道八年(1172年),出知泸州。当时王雪(即荆公学派,以王安石为代表的学术学派)盛行,但李涛博极古籍,以史自任。在宋代的典故中,他特别仔细地研究了它。他模仿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写了《续资通鉴长编》。
淳熙三年(1176年),李涛进入《四系录》,记住女真,契丹起灭,希望孝宗不要忘记边患。读完后,孝宗说:“我可以忘记这一天!”
淳熙十年(1183),召对延和殿,阅读《陆志奏议》。李涛还摘录了唐代李志言论中适合南宋的几十件事,劝孝宗实践;指出人主要修人事,不要相信所谓的天应,说:“功业看似灵活。人事既修,天应自至。”
李涛擅长官治,关心民情。洪遵、周必大等多次推荐,最终没有得到很大的利用。累官礼部侍郎,入敷文阁学士,提出上帝的祝福和讲座,同修国史。李涛推荐尤辽、刘清志等十人担任历史官员。
[img]95787[/img]
致仕及病逝
淳熙十一年(1184年)春天,李棠上章告老,宋孝宗不允许,多次询问他的病情。孝宗的意图传达给了中宇的价格。李棠说:“臣子怀念朝廷,不老不病。他们怎么能忍心要求告老还乡呢?”于是他向宇文询问时事,鼓励他忠于自己的职责。李澍还听说四川要求减少酒税,并亲自写信敦促孝宗实施。
同年,孝宗准其以敷文阁学士致仕。不久之后,李涛去世,享年70岁。他追求光禄医生,并授予“文简”。临终前遗言:“臣年70,死不为死,所恨报国。”他给了太师和温国公。
李涛:南宋官员、目录学家,他担任过什么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