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灭秦后五年斗争的开始。整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解释一下,快来看看。
项伯无疑是红门宴会上最大的叛徒。他事先与刘邦勾搭,与刘邦结婚,并接受了刘邦的贿赂。因此,在红门宴会上,他试图阻止项庄杀死刘邦,用自己的身体挡住项庄剑的路,保护刘邦,导致项庄未能杀死刘邦。
逃过鸿门宴一劫的刘邦,终于变大了,打败了项羽,占领了世界。
(项伯剧照)
众所周知,古代最讨厌的人是叛变,永远不会对叛徒心软。刘邦的将军曹无伤叛变刘邦,向项羽传达情报。鸿门宴后,刘邦首先要杀了曹无伤。
但项羽知道项伯是个叛徒。为什么他在红门宴会后没有和他打交道?更不用说处理了,即使你责怪他。从那以后,他仍然被重用。直到项羽战败自杀,项伯投降了刘邦,并被刘邦命名为射阳侯。
有人说项羽可能不知道项伯是叛徒。事实上,项羽很清楚这是错误的。@ 在鸿门宴上,项伯不停地用身体挡在刘邦面前,阻止项庄杀死刘邦,这其实是叛徒的行为,项羽应该能够分辨出这一点。@ 事实上,在鸿门宴发生之前,项伯已经在项羽面前向刘邦求爱了。《史记》曾记载:“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为项羽,项羽乃止。也就是说,为了保全张良,项伯晚上去见张良,回来后去找项羽说了一会儿。
[img]95718[/img]
项伯对项羽说的自然是刘邦的好话。项羽不怀疑项伯的行为是叛徒吗?虽然项羽当时可能不知道项伯和刘邦结婚,接受刘邦的贿赂,但他后来一定知道了。他知道后,尤其是多次被刘邦打败后,他一定会后悔没有听范增的建议,留下刘邦。在这种情况下,他肯定会想到项伯当年为刘邦说情。如果项伯不说情,他一定会杀了刘邦,背后没有麻烦。可以合理地说,他当时肯定会抱怨项伯。
但他没有,最后九江王英布叛变他,投奔刘邦时,他还派项伯去杀英布的妻儿老小。
项羽不能容忍英布的叛变,为什么能容忍项伯的叛变呢?
在我看来,项羽之最终没有杀死叛变的项伯,主要有几个原因。
一是政治头脑不清醒。
政治本身就是一种权力斗争。一位伟人说,政治问题是区分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然而,在整个战斗过程中,项羽一直分不清谁是朋友,谁是敌人。巨鹿战后,他坑杀了二十万降卒,却把三个秦将封为王。可以说,只是把敌人和朋友搞反了。范增是最忠诚地支持他的人,刘邦显然是两面三刀的人,但他赶走了范增,原谅了刘邦。在鸿门宴上,樊迅冲进去和他拼命,他却不明白樊迅是为了保护刘邦,反而称他为壮士,给他奖励。
朋友和敌人分不清,所以项伯的行为不是投敌,而是叛徒。
第二,项羽太傲慢了。
项羽一直觉得自己很好,每个人都不是他的对手。因此,他不关注世界上的诸侯。只要诸侯口头支持他,他就不再关心这些诸侯了。
张邯等秦将投降他,他立即封他们为王。说起来,他封秦将为王是对的,可以用来收买秦军的人心。但他又坑杀了20万降卒,显然不是为了收买人心,只是张邯等人投降了他,顺从了他。
项羽没有注意到每个人。最明显的例子是他封臣。如果他重视别人,永远不会这样做,他会像刘邦杀英雄一样消灭所有这些诸侯。
[img]95719[/img]
在鸿门宴会前,刘邦妥协并尊重项羽。因此,项羽认为刘邦什么都不是,杀不杀都无所谓。即使他们留着,这些人也不会对他构成威胁。因此,他不在乎项伯是否与刘邦勾搭,也不认为项伯是叛徒。
项羽因为亲情而受阻。
项羽没有制度。我们还没有看到项羽制定规章制度的记载。项羽没有制度,所以处理事情只取决于他个人的好恶。
项伯是他的叔叔,所以即使项伯是叛变,他也会觉得无害。或者自己也想和叔叔打交道,但是因为亲情,最后就算了。
@ 项羽政治不成熟,意气用事,所以他做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最后,这也导致了他失败的命运。
鸿门宴结束后,项羽是如何处理项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