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关东诸侯先后两次讨伐董卓 为什么最后都失败了?

关东诸侯讨伐董卓两次。为什么两次都失败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起看故事。

当董卓乱政时,关东诸侯曾两次起兵讨伐董卓,第一次讨伐董卓的发起人不是曹操,而是东郡太守桥甲。

《三国志 《英雄记》引用了武帝纪:东郡太守桥茂诈骗京师三公移书与州郡,陈卓罪恶,云见逼迫,无法自救,企望义兵,解国患难。

东郡太守桥茂假装是京城三公的文件,传到各州县。陈说,董卓的罪恶和强迫希望动员义兵解救国难。一时间,关东诸侯聚集起来攻打董卓。

参与董卓第一次讨伐的关东诸侯包括: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福、豫州刺史孔周、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淼、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茂、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信鲍信、奋战将军曹操、长沙太守孙坚。

共有十三路诸侯讨伐董卓。《三国演义》说是十八路诸侯,这是虚构的。真实历史上只有十三路诸侯,其中长沙太守孙坚依附于后将军袁术。

关东诸侯与董卓打了三场仗。在北路,董卓打败了河内太守王匡。第一次世界大战几乎摧毁了王匡的精锐部队;在中路,曹操被董卓手下的中郎徐荣打败。曹操本人几乎死了。幸运的是,曹洪把马给了曹操;在南路,孙坚先是被徐荣打败,然后孙坚打败了吕布和胡云的联军。最后,孙坚亲自打败了董卓和吕布,进洛阳。

虽然孙健赢了,但在战略上,关东联军并没有打败董卓。董卓安全地将主力军、汉献帝和数百万洛阳居民迁往长安。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十三路诸侯联手打不过董卓?

[img]95647[/img]

董卓

1、兵力原因

让我们比较一下董卓和关东联军的军事情况。董卓最初带到首都的军队是3000人。后来,他合并了何进、袁绍、何苗、曹操、丁原和袁术的军队,控制了首都的所有禁军。根据李珏和郭思后来对长安的反击,他们聚集了10多万军队。董卓控制的军队总数应该超过10万人。

《三国志 董卓传》:与长安相比,使用贾诩策,然后将其众而西,收兵,众十多万。

那么十三路关东诸侯联军有多少兵力呢?先说曹操。在魏兹的帮助下,曹操在陈留招募了5000人。当时曹操不是朝廷命官,用家里的钱就能招5000人。那么朝廷任命的太守、刺史、州牧手中的兵力就不会少于5000人。即使每个诸侯带来5000人,十三路诸侯也有6.5万人。

事实上,关东诸侯的兵力不如董卓。兵力不足也是关东诸侯不敢攻打董卓的原因。他们只敢回应,不敢真枪真刀地与董卓作战。

2、十三路诸侯是乌合之众,不团结。

虽然关东诸侯看起来很多,有13条路,但事实上,只有三个诸侯真正与董卓军队作战,即河内太守王匡、武将曹操、长沙太守孙坚。其他诸侯的自私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力量,看墙。

事实很简单。与董卓作战需要消耗自己的力量。曹操花了5000人,只有一场战斗就被摧毁了。这是一个真正的损失。看到曹操的失败,其他诸侯不愿意与董卓作战。因此,曹操特别对其他诸侯说了一句话。

曹操说:我们义军是要杀叛乱的,现在各路兵马都会合,你们还在怀疑什么?如果董卓之前得知函谷关于东起兵的消息,依靠天子的威势,占领洛阳的危险场所,派兵东进控制世界,虽然他的行动是不道德的,但对我们来说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担忧。现在他烧毁了宫殿,威胁天子西迁,天下惊恐,人民不知道依靠谁,这就是天意要杀死他的机会。第一次世界大战可以稳定世界,机会不可失去。

[img]95648[/img]

曹操

然而,其他诸侯并没有回应曹操。不仅没有回应,其他诸侯还在窝里打架。兖州刺史刘岱与东郡太守桥茂不和。刘岱杀死了桥茂,让王肱担任东郡太守。渤海太守袁绍盯着冀州牧韩福的领土,想吞并冀州。河内太守王匡杀死了他的姐夫胡母班,胡母班的家人和曹操一起杀死了王匡。

内部极度不团结,各行各业的诸侯都很自私,导致声势大,实际讨伐行为少,对董卓没有实际威胁。

3、关东联军的战斗力不如董卓军。

董卓的军队主要有两支,一支是董卓自己带来的凉州士兵。这支军队常年在西北边境与胡人作战,战斗力很强。东汉与羌族、彝族朝廷发生了上述战争。西部边界一直是叛军,凉州士兵的战斗力很强。

另一个是北京的禁卫军,即北军五校(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营)。这是汉朝直辖的精锐中央军。如果有重要的作战需要,北军五校都是主力军,比如平定黄巾军的战斗。东汉的主力军是北军五校,战斗力超强,不亚于凉州兵。

相对而言,十三路诸侯带来的士兵都是当地的县兵。这些军队缺乏锻炼和实战,也缺乏装备。他们中的许多人是临时招募的。例如,曹操的5000人都是从陈留郡临时招募的,然后稍加训练就投入战场。他们缺乏作战经验和装备,战斗力明显不如凉州兵和北军五校,但也很正常。

事实上,董卓还有第二次进攻。这一次,它是由代理骑马将军朱毅和徐州刺史陶谦发起的。朱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将军,也是黄巾军的三大英雄之一。董卓进入首都后,他原本属于董卓。董卓迁都长安后,留朱守洛阳。

[img]95649[/img]

朱儁

朱担心董卓会伤害自己,所以他放弃了官员,逃到了荆州。董卓派杨毅为河南尹,驻扎在洛阳。朱带领军队回到洛阳,赶走了杨毅。然后朱驻扎在河南省中牟县,再次传递给各州县,并邀请军队对董卓进行攻击。

第二次攻击董卓是由朱发起的。与第一次不同的是,这次关东大部分诸侯都没有来。徐州刺史陶谦派了3000名精兵,但陶谦本人没有来,其他州县也派了一些士兵来。然而,这一次,军队和势头都不如第一次,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这一次。

陶谦代表朱瑜代表将军,领导关东联军与董卓作战。董卓听说后,派校长李珏和郭思带领数万人到河南与朱瑜打交道。双方发生战争,朱瑜被打败。第二年,董卓被吕布杀死。在贾旭的劝说下,李珏和郭思聚集了董卓的老部队,杀死了长安,在路上聚集了10多万人,最终打破了长安城,打败了吕布,杀死了王云,控制了汉献帝。

[img]95650[/img]

关东诸侯讨伐董卓形势图

李珏和郭思控制朝廷后,他们命令朱进入朝廷担任太仆。朱无奈,只好听从命令,放弃兵权,回到长安。第二次反对董卓的联军也失败了。这次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兵力较少。

朱留守洛阳的兵力最多只有几千人。陶谦给了3000名精兵。再加上其他州县的兵力,朱手里最多只有一万多人,而李珏和郭思手里至少有几万人。朱在兵力上处于弱势地位,但战斗是正常的。

2、战斗力不如凉州兵和京城禁军。

朱虽然是名将,但兵太少,将军太少,战斗力不如凉州兵。朱的兵是各州县拼凑起来的杂牌军。战斗力不强,是临时拼凑的。军队之间缺乏默契。李珏和郭思手中的军队是凉州兵和北军五校的混合体,战斗力强,兵多将广。朱思打不过李珏和郭思是正常的。


关东诸侯先后两次讨伐董卓 为什么最后都失败了?关东诸侯先后两次讨伐董卓 为什么最后都失败了?

,,,

  • 三国唯一的战神父子:孙坚和孙策驰骋江东
  • 乱世三国时期,英勇的战神很多,但战神有多短命,吕布死了。关羽、张飞等人虽然有后代,但后代与前辈的武力值相比打折太多,...

  • 有着传国玉玺的袁术为什么称帝最终还会失败?
  • 袁术,袁公路,是三国时期的一大诸侯,袁家“四世三公”的名头,起初袁术的势力非常强大,但是在面对称帝的诱惑时,袁术没有忍...

  • 揭秘:三国时期的第一美女是谁?非貂蝉莫属吗
  • 中国向来盛产美女,古代更有好事者闲来无事,遂把貂蝉、玉环、西施、昭君列为四大美女,分享“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美誉。...

  • 何皇后:从屠夫的女儿到皇后:从屠夫的女儿 最后,他死在董卓手里
  • 何皇后,将军何金和骑马将军何苗的妹妹,是东汉第十二任皇帝汉灵帝刘红的第二任皇后,汉少帝刘辩的生母。 何氏身高七尺一,家...

  • 三国陈登为何多次易主?陈登到底是哪个势力的
  • 陈登是下邳淮浦(江苏涟水)人,生于公元168年,死于建安十二年即公元207年,享年三十九岁。陈登为人文武双全,有勇有谋,才智...

  • 董卓的智囊李儒:三国中最被忽视的顶级谋士
  • 说到三国的聪明人,你可能会立刻想出一系列的名单:郭佳、诸葛亮、司马懿、贾旭、庞通~~~,如果三国不小心,恐怕你绞尽脑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