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为什么张绣投降曹操后又发起反叛?发生了什么?

东汉末年,张绣割据宛城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不知道的读者,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然后往下看~

曹操征求张绣,东汉建安二年(公元197年)。

张绣看着打不赢,于是直接投降。

本来大家都很开心,但是因为曹操爱人妻子的老毛病,突起色心,让事情重复起来。

三国志张绣传记载:

太祖南征、军水、刺绣等。太祖纳济(张济、张绣叔叔)的妻子,刺绣恨之。太祖听到他不高兴,有杀死刺绣的计划。计划泄露,刺绣掩盖了太祖。太祖军输了,二子没了。

曹操在张绣及其部众刚投降,还没有完全归心,纳其阿姨辱其心,后来又想灭其人。

结果给自己带来了灾难,曹操几乎死于张绣的突然袭击。最后,曹操深爱的长子曹昂为救父而死。

此外,曹操的侄子曹安民,守卫典韦,都死于这场战役。

[img]94117[/img]

这是曹操一生中遇到的最大危险之一,不亚于濮阳城遇到吕布,也许是曹操最后悔的战争。

损兵折将后,曹操当然要给下属一个解释,要总结,要检讨。

战败的原因是曹操纳了张绣的阿姨,诱因是纳了张绣的阿姨要杀张绣。

但曹操当然不能这样总结,否则,全世界的人怎么看?下属们怎么看?有他的豪族们怎么看?

因此,曹操的总结和回顾是,这场战败在于张绣没有按照规定及时提供人质(通常是自己的儿子)。

因此,对张绣没有约束力,才让他降而复叛,以后一定要坚决执行这一规定,下不例外。

《三国志武帝纪》记载:

公谓诸将说:“我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这样。我知败。诸卿观之,从此不复败。”

至于曹操是否总结了张绣反叛的真正原因,也许是,也许不是,但这个原因也可以说过去。

毕竟在古代,带兵把家人当人质放在掌权人手里,确实是一种惯例,一千多年后一直持续到清朝。

尤其是三国时期,绝大多数带兵将领手下的兵丁,在将领自己部曲的情况下,亲戚做人质更为重要。

不愿给人质的,基本都是刺头,比如孙权。

曹操和曹丕,父子两代都向孙权要人质,都没有如愿。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袁绍病死,袁氏集团分裂,曹操势力大涨。他试图和平解决江东的问题,所以他去找孙权要人质。

当时,孙权接任江东之主不到两年,江东之地还没有完全完成,但在周瑜的支持下,他坚决不给曹操人质。

《三国志·周瑜传》引用了《江表传》的记载:

曹公新破袁绍,兵威日盛,建安七年,下书责任权质任子。召集大臣会议时,张昭、秦松等犹豫不决,权意不欲遣质,却独自将瑜诣母前定论,瑜说:“…而要送质?质一入,必须与曹氏相头,与相头,则命召不得不往前走,便见制于人也…何送质之有!”权母说:“公瑾议是也。

建安七年的拒绝其实是六年后“赤壁大战”的导火索。

[img]94118[/img]

曹操死后,曹丕继位。当时,孙权不得不专心应对蜀汉刘备政权的报复性军事行动,向曹魏称臣。

然而,当曹丕按照惯例向孙权要求人质时,孙权仍然坚决拒绝给予。《三国志·吴主传》记载:

初权外委托魏,但诚意不付。魏乃遣侍中辛毗、尚书桓阶到盟誓,并征任子,权辞让不受。

因此,曹丕知道孙权不是真的臣服,还是要用战争手段解决这个刺头。

曹丕立即以曹仁、曹休、曹真为领军大将,分别带着张辽、张合、徐晃等进攻东吴,但这次军事行动也失败了。

孙权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不愿意给人质,避免被别人控制。当然,他有力量去依靠和支持。

三国时期,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有了一族至亲做人质,却不顾一切,依然当刺头做事。

这个典型的例子是曾经让曹操头疼的西凉马超。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马超与韩遂等西凉军阀联手,对抗曹操。

但早在三年前,马超的父亲马腾、兄弟马休、马铁和马氏家族就被曹操迁往曹操的老巢叶城。

也就是说,马氏族是曹操牵制在外领导的马超的人质。

但是马超还是起兵反抗曹操,包括生父在内的这么多近亲做人质都没用。

马超起兵后,如果一直打赢,马家可能会比较安全,曹操会把马家当成筹码。

但是马超输了,@ 马腾一家在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被曹操杀害。

这也是马超后来受到批评的原因,不顾父亲和兄弟的生死。

后来他投奔张鲁,张鲁想嫁给他的时候,有人劝他:“如果有人不爱他的亲戚,他怎么能爱他呢?”于是“鲁乃止”。

以上是曹操和三国时期几个对手之间的故事。

为了掩盖自己的不堪,曹操检讨说没有人质。

但是马超家族在曹操手中有很多人质,马超还是反曹。

[img]94119[/img]

马超的例子虽然不普遍,但也可以部分说明,要求人质不一定是降服诸侯或人才的好办法。

另一个例子是孙权。如果他有力量拒绝曹操,他就不会给人质。他能拿他怎么办?

直到曹魏灭亡,几代人都忍不住拿东吴。

如果马超没有渭水之败,曹操手中的人质可能是安全的。归根结底,这是力量的问题。

曹操遭遇张绣的降而复叛,也是建安二年时的曹操,在实力上还不足以让张绣完全害怕。

当时的曹操并没有连续击败吕布、袁术、袁绍、刘备等北方霸主,也没有在北方建立绝对的威慑力。

他对张绣的态度,一个可能无法随意消灭的小诸侯,应该是以拉拢为主,除了刘备。

曹操想要张绣的阿姨,也要等到袁绍打完。

例如,当张绣再次投降时,他迅速与张绣结婚,这弥补了之前的错误。

这种方法比索取所谓的人质要好得多。


为什么张绣投降曹操后又发起反叛?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张绣投降曹操后又发起反叛?发生了什么?

,,,,,,,

  • 秦朗作为曹操的继子,曾经破坏了鲜卑十万的铁骑权
  • 在《三国演义》第102回中,出现了一个名叫秦朗的人物。在小说中,他称这个人为魏国的前将军,并带领军队与司马懿一起与诸葛亮...

  • 解密:为什么三国著名谋士徐舒进曹营一言不发?
  • 三国时期,天下大乱。 英雄招聘人才,志士选择明主,这有点像现在一些单位的双向选择。 好处是打破铁饭碗,有前途。显然,徐...

  • 蒋琬简介 蜀汉治理政治事务的最高负责人蒋琏生平
  • 蒋琬(?—246年),汉族,零陵湘乡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当刘备第一次进入蜀国时,他被任命为广都长。后来,不理政事激怒...

  • 三国唯一的战神父子:孙坚和孙策驰骋江东
  • 乱世三国时期,英勇的战神很多,但战神有多短命,吕布死了。关羽、张飞等人虽然有后代,但后代与前辈的武力值相比打折太多,...

  • 凌统简介 三国时期,东吴顶梁柱偏将军凌统生活
  • 凌统(189-237,一说217),吴郡余杭(今浙江余杭)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凌操之子,名气少,为人有国士之风,在多次战役中表...

  • 揭秘:曹操为什么不选曹植作为魏国的继承人?
  • 曹操下密令询问一些重臣的意见,以便册立太子。崔燕于是公开回答:“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