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1083年7月27日至1140年2月5日),名叫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时期,著名的抗金大臣和民族英雄。
二年(1112年),李纲登入士第,历官至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卫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很快就被投降派所拒绝了。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试图创新内政,仅77天就被罢免。绍兴二年(1132年),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复出,立即被免职。他多次上疏陈诉抗金计划,均未被采纳。绍兴十年(1140年)病逝,追赠少师。淳熙十六年(1189年),特赠陇西县开国公,死后“忠诚”。李纲能写诗,写了很多爱国篇章。也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记录》《梁溪词》。
[img]93352[/img]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邵武出生于李纲祖,从祖父一代搬到无锡县(今江苏无锡)。他的父亲李邈知道军事,他和吕惠卿一起抵抗西夏。官员到龙图阁等候,京西南路安抚。
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闰六月十日(7月27日),李纲出生于秀州华亭(今上海松江)。
政和两年(1112年),李纲进士及第。政和五年(1115年),官员前往皇室历史监督和权力大厅为皇室历史服务。不久,他因讨论政府过失而被停职,改为部员外郎,搬到日常生活中。
宣和元年(1119年),京师大水,李纲上疏要求朝廷注意内忧外患,宋徽宗赵霁认为议论不合时宜,将南剑州沙县税务降级。
抵抗金兵
宣和七年(1125年)七月,李刚被召回朝鲜,任太常少卿。年冬,金兵两路攻宋,严宗望所率领东路军逼近宋都开封。在宋廷的恐慌中,李刚向宋徽宗提出了传位给王子赵桓的建议,呼吁军民抗金。
赵桓(宋钦宗)即位后,升李纲为尚书右丞,任亲征行营使,负责开封的防御。李纲率领开封军民及时完成防御部署,亲自登城督战,击退金兵。看到开封难以强攻,金帅转而实施诱降之计,宋廷弥漫着屈辱投降的气氛。宋钦宗罢官李纲因坚决反对向金割地求和。由于开封军民愤怒示威,迫使宋钦宗恢复成命,李纲才再次被使用。宋廷答应割让河北三镇后,于靖康元年(1126年)二月撤兵,因无法突破开封。李纲组织下的开封守卫战胜利。
[img]93353[/img]
宦海沉浮
撤离金兵后,李纲遭到宋廷投降派的排斥和诬陷。五月,靖康元年(1126年),宋廷强迫李纲担任河东、河北宣抚使,将他赶出朝鲜。李纲任职后,宋廷又事事限制,使宣抚使徒具空名,无节制大军之权。李刚被迫于靖康元年(1126年)9月辞职,并被指控“专主战议、丧师费钱”。他首先责建昌军(今江西南城)安置,然后降到贵州(今重庆奉节)。
李纲被降职后不久,金兵再次南下围攻开封。在被俘前夕,宋钦宗想到使用李纲,任命他为资政殿大学士学位,领导开封政府事务,但这无济于事。当李纲在长沙得知自己的生命时,北宋已经灭亡。
宋朝皇室南渡后,康王赵构(宋高宗)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成立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5月5日,宋高宗曾用李纲为尚书右仆射中书侍郎(右相)。御史中,程严岐说:“李纲是金人的恶,不应该是相。”右翼建议医生范宗尹说:“李纲名浮于实,有震主之威,不能相。”
李纲正在去开封的路上。接到任命后,他赶到南京,尽最大努力规划和重组高宗的朝纲,组织抗金活动,并与高宗周围的汪伯彦、黄潜善等投降派进行了尖锐斗争。他反对投降,主张“一切罢和议”,严惩张邦昌等宋代为金兵服务的官员,鼓励上节。为了加强抗金斗争的力量,他建议坚决抗日战争的老大臣宗泽留在东京,前往开封修复防御设施;主要设立河北省抚养司和河东省经济制度司,支持两河军民的抗金斗争,并建议张和傅亮分别担任河北省抚养使和河东省经济制度副使。针对北宋以来军政腐败、奖惩不明等情况,他还颁布了新的军制,开始整顿军政,并建议在沿江、淮河、沿河建设帅府,实行深度防御。
宋高宗仍然可以接受李纲对军政设施的整顿,有助于宋朝廷支撑局面。但他主张坚决抗金,反对投降,却被宋高宗、汪伯彦、黄潜所不容。所以,他们又试图驱逐李纲。@ 调李纲任尚书左仆射和门下侍郎(左相),另委黄潜善接任右仆射和中书侍郎,以牵制李纲。随后,张所、傅亮被撤销,河北招抚司、河东经制司被撤销,故意破坏李纲的抗金部署,迫使李纲辞职。建炎元年(1127年)8月18日,李纲主政仅75天就罢相,为观文殿大学士,提升杭州洞霄宫。
[img]93354[/img]
退居福州
建炎元年(1127年)10月8日,被宫中侍御史张浚弹劾,罢观文殿大学士,仍留提升洞霄宫之职,居住鄂州。
建炎二年(1128年)十月间,朝廷命令其移至礼州(今湖南省礼县)。御史中,程成王弹劾李纲“多年不去贬所”,同年11月4日被贬万安军(今海南万宁)。
建炎三年(1129年)11月25日,李纲与子李宗之南渡琼州,29日被赦放归还。第二年,李纲隐居泰宁丹霞岩。
绍兴两年(1132年),李纲担任观文殿学士、湖广宣抚使、知潭州。当时流民在荆湖江湘之间被盗,数量不胜数,势力上万。李纲到任后,尽力处理,把一切都抹平。
绍兴九年(1139年)正月,宋金议和,高宗想再起李纲为知潭州、荆湖南路安抚大使。他拒绝了。只带观文殿大学士,提出临安府洞霄宫的称号居住在福州。
哀恸病逝
李纲的弟校书郎李静早逝,他为此深感遗憾。绍兴十年(1140年)正月十五日(上元节),李纲亲自向李静致敬,痛哭流涕,突然生病。同日(2月5日),李刚在仓前山蕨严精舍的公寓去世,享年58岁。高宗听到这个消息后,追了一个年轻的老师,命令他的弟弟李伟负责葬礼。
淳熙十五年(1188年),李纲的家人为他向朝廷请死。宰相周必大提到,宋孝宗于淳熙十六年(1189年)特赠李纲为陇西县开国公,他的头衔“忠诚”。
李纲:两宋时期抗金名臣,多次上疏陈诉抗金大计,但均未被采纳